(共18张PPT)
第2课时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知识点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青蛙为例)
1.青蛙的生殖:
2.青蛙的发育:
(1)发育过程:受精卵→ →幼蛙→ 。
成蛙
发育时期 特点
受精卵 青蛙发育的起点
蝌蚪 ①营养:刚孵出的蝌蚪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形成口后从水中觅食
②运动:依靠扁而长的尾来_______
③呼吸:依靠外鳃与水直接进行气体交换,之后外鳃消失,长出鱼一样的_______
幼蛙 ①运动:蝌蚪先后生出后肢和前肢, 逐渐缩短并消失
②呼吸:鳃逐渐萎缩而退化, 形成并开始用它呼吸
成蛙 登陆生活,靠四肢运动,用肺呼吸
蝌蚪
肺
尾部
内鳃
游泳
(2)发育方式:在由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变化,是 发育。
变态
早期蝌蚪和成蛙的比较
归纳总结
类别 早期蝌蚪 成蛙
生活环境 水中 水中和潮
湿的陆地
四肢 无 有
尾 有 无
运动器官 尾 四肢
呼吸器官 鳃 肺和皮肤
易错辨析
青蛙与昆虫发育过程的区别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只针对昆虫的两种发育类型,青蛙的发育没有这样的分类。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指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区别,注意不要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相混淆。
思维拓展
(1)雌雄蛙的抱对不同于交配,抱对有利于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提高受精率和存活率。
(2)青蛙的受精在水中完成,因此雌蛙产出的是卵细胞而不是受精卵。
1.[2023·宿迁中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一诗句描写夏天的雨后,池塘中雄蛙齐鸣的景象。雄蛙可以通过鸣叫吸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和发育特点分别是( )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内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
C.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
C
1
2
3
4
5
6
2.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雄蛙鸣叫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③排卵排精 ④雌雄蛙抱对 ⑤蝌蚪逐步发育为青蛙 ⑥受精卵孵化成蝌蚪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④③②⑥⑤
C.③②④①⑤⑥ D.②①③④⑥⑤
B
1
2
3
4
5
6
3.“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青蛙鸣叫的目的是( )
A.吸引雌蛙 B.招引昆虫
C.向同伴报警 D.警戒捕食者
A
1
2
3
4
5
6
A.受精卵孵化成蝌蚪
B.体内受精
C.提高受精率
D.抵御天敌
4.乐乐在观察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看到一种抱对现象(如图),此现象有利于( )
C
1
2
3
4
5
6
A.鲤鱼 B.麻雀
C.青蛙 D.壁虎
5.如图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中国大鲵发育的不同阶段。下列生物与其发育类型相同的是( )
C
1
2
3
4
5
6
6.蟾蜍是一种两栖动物,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以下对蟾蜍生殖和发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B.蝌蚪先生出后肢,再生出前肢
C.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D.雌雄蟾蜍抱对后将受精卵排入水中
D
1
2
3
4
6
5
7.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蝌蚪发育成蛙
B.雏鸡发育成大公鸡
C.蝇的幼虫发育成蝇
D.蝗虫的若虫发育成成虫
B
7
8
9
10
【解析】蚕不能在水中生活,A项不符合题意;青蛙的体表没有外骨骼,B项不符合题意;青蛙属于变态发育,D项不符合题意。
A.成体水陆两栖 B.体表有外骨骼
C.卵生 D.完全变态发育
8.如图所示,圆圈表示青蛙和蚕各自具有的特征,灰色部分表示它们共同的特征,则灰色部分可以表示( )
7
8
9
10
C
A.①过程在水中完成
B.②过程在陆地上完成
C.②过程经历变态发育
D.②过程包括蝌蚪、幼蛙、成蛙
9.[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如图是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0
7
8
9
B
(1)观察图中①~⑥过程,可以确定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填名称)。
10.青蛙是农田有害昆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其发育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受精卵
7
8
9
10
(3)②没有口,只能依靠体内残存的 供给营养。
(4)④的呼吸器官是 ,⑥主要用 呼吸。
肺
鳃
(2)由图可知,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在形态上最后出现的变化是 (填“长出四肢”“外鳃消失”或“尾消失”)。
卵黄
尾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