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场景歌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帆、艘”等10个新字,能够正确书写“处、园”等10个汉字。
精准、顺畅地进行课文的朗诵与记忆,掌握各种物品对应的不同量词用法。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模仿课文示例,练习使用适当的量词来描述他们所熟知的事物。
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量词。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帆、艘"等十个新词汇,自主讨论学习新字的方法,并熟练书写"处、园"等六个汉字。
准确无误、顺畅地阅读课文,留意数字“一”在不同语境中的音调变化,初步体会并理解量词在特定情境中的应用。
多次诵读,体会画面中展现的迷人风光。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孩子们,对旅行有兴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研学之旅,兴奋不已吧?思考一下,旅途中,我们将会邂逅哪些迷人的风光呢?
揭示课题:场景歌,读课题。
准备好,咱们出发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观看课文录音,留意新词的发音。
自由地朗读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字的发音准确无误,流畅地读出每一个句子,并为儿童歌曲的每一小节进行编号。
这篇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四部分)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学习第4小节。
自读第4小节,认读词语。
仔细审视图像,描述你观察到了哪些内容?你仿佛感受到了怎样的声音?
学生活动分享:(旗帜、号角、领巾、笑声)教师在幻灯片上适时标注重点词汇。
展示队旗、铜号、红领巾的图片,然后大声朗读这三个名词。
记忆新字,探索声旁与形旁组成汉字的规则。
认识“队旗”。
除了团队标志旗,你有没有见过其他类型的旗帜?(比如国家的象征旗、各种颜色的装饰旗)
认识“铜号”。
你们了解小号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是的,由铜制成的小号,被称为“铜号”。铜是属于金属的一种,因此它的偏旁是“金字旁”,而右边则是“同学”的“同”字。通过观察“金字旁”,你能够推测出这个字的大概意义,而念一念右边的“同”字,你就能推断出这个字的读音。像这样由字形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字,我们称之为“形声字”。
你能否改变它的偏旁部首?如果换成木字旁,它就会成为“桐”;若换成三点水旁,它就会变成“洞”。
理解识记“红领巾”。
“领”读作后鼻音,“巾”则是前鼻音,这个词汇发音上较为复杂,多读几遍以掌握。
"领"同样是一个形声字,其左侧是"司令"的"令",意指发布命令的人,而右侧的"页"字与头部相连,因此"领"字含有领头人、首领的含义。
你还能为“领”找到哪些词汇伙伴?造词:领衔、领队、领航……
发现形声字构字规律。
本课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铜、领”的形声字,例如:帆、艘、舰、稻、园。请观察这些字的偏旁部首,然后朗读除去偏旁外的部分,尝试推测这些字的读音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出示拼音,读音猜对了吗?
理解识记“队”
出示:一( )红领巾
如果你需要填写一个量词,你会选择哪一个?(一条红领巾)
然而,为什么课文中出现了“一群佩戴红领巾的孩子”的表述?在审视标点符号时,你是否注意到了双引号的运用?
原来,这里的"红领巾"并不是指真实的红领巾,而是用双引号标示出来,意味着它代表的是"少先队员"。
那一群佩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其实指的是一大群少年先锋队的成员。
“队”字对于你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你有什么妙招来记住它吗?
新组合:双耳旁边+人儿。变一变:"认"字去除言旁,添上双耳旁。创作儿歌记忆:单人只配一耳旁。
再读韵文,感知量词。
我们一起再次审视这段文字,确保数量词的选用精确无误,以免产生误解或引发笑料。
学习1-3小节。
请大家朗读课文的前三部分,同时思考:在少先队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哪些地方?
( 出示:海边、乡村、公园)
同学们都注意到了哪些内容?请模仿老师之前的做法,在课本上将这些内容圈划出来。
海鸥、帆船、军舰、港湾。
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小河、石径、绿竹、翔鸟。
确保每个汉字的读音准确无误,“翠”这个字应当发平舌音(展示拼音),而“帆”、“舰”和“园”这三个字则需要读成前鼻音(展示拼音)。
注意“舟字旁”的字。
观察这些标出重点的字,你注意到了什么特别之处?它们都有“舟字旁”。
展示几张帆船和军舰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带有“舟字旁”的汉字常常与船舶相关联。
你还能想到哪些与船只相关的字?(船只、航海、船舱……)
词宝宝重归课文怀抱,你能再次准确朗读吗?
出示课文儿歌,学生朗读。
“一”的变调。
各位留心查看,在这首童谣中,哪个字频繁出现?显然是“一”字,这首短短的童谣里竟包含了16个“一”字。
数字“一”扮演着语言魔法师的角色,它根据句子环境的不同,发音也会相应地变化。再次朗读课文,同时运用拼音的帮助,留心数字“一”是如何通过语调的变换展现其多样性的。
读出节奏。
壮丽的海岸线、宁静的田园风光、充满诗意的绿地,以及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先锋队队员,这是多么有趣的一首童谣呀!如果你能揭开这些文字中的奥秘,你定会让这首童谣更加韵味十足!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玄机?
每行的末尾字眼被特别标记为红色,显示出一种押韵的模式(an、ao韵)。
击掌歌唱童谣,唱出韵律,唱出和谐。
四、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的探索之旅即将落下帷幕,你们感到愉快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愉悦,一同参与一个充满乐趣的互动环节吧!
游戏:追气球,课件出示:
风帆、船只、海军、舰艇、稻田、庄园、青翠、队伍、青铜、号角、地点、桥梁、群体、旗帜、领导、头巾
刚才教授的汉字宝宝中包含了今天需要掌握书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一起复习一下这些生字,并大声朗读。
你能尝试为每个生字构词成对吗?
学生练习组词。
出示词语。
众多汉字采用了左右结构的布局,如“桥”、“群”、“队”、“旗”、“铜”、“领”。
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桥梁的构造中,木字旁的捺被简化成了点。在书写“乔”字时,其三个撇的写法各有特点:第一个撇应当书写得较为平直,第三个撇的末端略向左倾斜,与木字旁相互交错,而第五个撇则被描绘成竖撇的形态。
笔画:起始处横撇紧连,弯钩短促且紧密,其弧线位于横的中线上;右边的长撇向左下方伸展,与偏旁相交错。
铜:在书写时,“钅”字的第二个笔画是横线,而“同”字的首个笔画竖线应位于竖的中线上。
群:其结构由两段横线组成,左边的横线紧密相接,右边的横线长度各异,中间的横线最短,位于横的中线略上方,最下方的横线最长,起笔点位于竖的中线上。
旗:顶端左低右高,右边上挑笔画与“其”字须紧密结合,“其”字各横划间需保持相等间距。
"领"字的左边第二个笔画是点,"页"字的横画起笔位于竖中线上,竖笔紧贴竖中线,长撇指向"令"字的下部。
五、布置作业
使用田字格本练习书写“桥、群、队、旗、铜、领”每个字四遍,并为每个字各造两个词组。
熟练朗读课文并重点掌握蓝色通道中的新词。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加强新字词的学习,通过多样化的记忆方式来掌握生字。
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环境,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尝试使用量词来描述他们所熟知的事物。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在上次的研习旅程中,我们共同领略了众多迷人的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伴随那朵可爱的蒲公英种子,再次回味那些令人难忘的景象吧!
互动游戏:参与蒲公英探险之旅,巩固词汇记忆。
二、指导朗读,感悟画面。
领略海边风光。
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词汇的发音!蒲公英引领我们抵达了海岸线。(展示:海岸风光图)
浩瀚的蓝色海洋中,一艘雄壮的战舰在航行,旁边是一只色彩斑斓的小舟随波逐流。一只洁白的海鸥掠过水面,成群的观光客在迷人海岸线上嬉戏。多么迷人的海岸风光啊!你愿意一探究竟吗?
(师生对读)
辨析“一艘”“一条”。
军舰与帆船均属船只范畴,为何人们习惯使用“一艘”来描述军舰,而用“一条”来指代帆船?
提示:在使用量词时,“艘”通常用于描述较大的船只。相对应地,“条”则常用来形容较小的船只。
通过图像分析了解“避风港”的含义。这是一个供船舶停泊和逃避海浪侵袭的场所。
延伸阅读:微型诗《鞋》,诗中的避风港又藏着怎样的深意?课后,孩子们不妨深入思索,细细品味。
我返回家中,脱下了鞋子,姐姐也回到家中,脱下了她的鞋子,哥哥和爸爸回家后,同样脱下了他们的鞋。一双双大小不一的鞋,代表着家里的每个成员,紧紧靠在一起,分享着一天中的所见所闻。这些鞋,仿佛是一艘艘小船,回到了宁静的避风港,体验着家的温馨。
引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想象海边那迷人的风光,你将能够感受到海边的美丽。
感受美丽乡村。
前方是何地界,何故四野尽是青翠与鲜妍交相辉映?
屏幕展示农村风光,大家描述一下各自观察到的景象。
出示: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片花园。
在日常交流中,量词“方”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你是否了解其他类似的量词?例如,可以说“一方砚台”或者“一方手帕”。
"稻"字源于禾苗,其左侧为"禾",象征意义,右侧"舀"字则指示发音,组合成词:稻子、稻田、稻谷。
引导诵读:河岸旁柳枝轻拂,园中花卉竞相绽放,田野满目金黄稻浪,鱼儿在池塘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乡村景色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通过诵读传达这份宁静与美丽。
走进美丽公园。
展示课件中的公园风光图片,同学们,当我们步入公园,你们的目光又会聚焦于哪些景致呢?
出示:
一道小溪,一座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借助图片来探索“翠”字的含义。上方的“羽”字头暗示了与羽翼的联系,你猜它与哪种生物有关?有一种鸟类,其羽毛呈现出鲜艳的翠绿色,这种鸟被称为“翠鸟”。实际上,“翠”字正是从这种鸟儿的绿色羽毛中汲取了灵感。汉字的构造是如此的巧妙!(展示:翠竹)现在,让我们再来朗读这个词汇,仿佛能从中感受到竹子那生机勃勃的翠绿。
除了描述“一条小溪”,还可以怎样形容呢?(一条彩虹、一条瀑布)
朗读引导:溪水轻轻流淌,竹林中传来沙沙声响,多么迷人的一幅画面,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吧!
学习第4小节。
最后,让我们一起挥舞着旗帜,吹响号角,共同体验那属于少年先锋队员们的心旷神怡吧!
朗读第4小节,读出快乐的心情。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完课文,让我们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读一遍,同时脑海中描绘出相应的场景和画面。
尝试背诵,提示内容:
请哪位能描述一下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我们抵达了海边,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进入了乡村,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进入了公园,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运用数量词。
课件出示,读一读。
一只 一艘 一条 一块 一片 一方
一行 一道 一座 一丛 一群 一面
师:孩子们,数量词的种类繁多,对于同一物体,我们往往可以选用不同的数量词来形容。比如,我可以称呼“一只海鸥”,也可以说“一群海鸥”。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特性,能否再想出其他适宜的数量词来描述呢?
出示课后练习:
一(方)鱼塘 一(片)稻田 一(座)石桥 一(丛)翠竹 一(群)海鸥 一(艘)帆船
(出示答案)
这类词汇在课文里频繁出现,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接下来让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
游戏:我指你说。
展示卧室的图片,师生协作,示范游戏步骤。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本书。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块黑板。
自主游戏。
和你的朋友们或者家人一起来体验这个游戏吧!
儿歌:
小卧室,很温馨,
一张小床靠墙放。
三面墙,一扇窗,
一张桌子泛银光。
两把椅子,一盏灯,
几幅画儿挂墙上。
发出倡议,课外延伸。
(提供课后练习)在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后,课后作业是挑选你心仪的一张照片或绘画作品,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恰当地运用量词,描述一下画面中包含的物品或景象。
四、指导写字。
位置:在书写第二个横撇时,其折点应与竖线的中轴线相交,捺画则应从横线的中轴开始,长度较长,捺脚位置较低。而“卜”字中的竖画起笔略高于中轴线,位于竖线中轴线的右侧,其点画的收笔则落在横线中轴的位置。
园:国字框上下等宽,两侧竖直且平行,“元”字的第二横高于横中线,竖弯钩的竖偏向竖中线右边。
写“园”字要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编号:上窄下宽,上密下疏,“口”形略窄,长横位于横线略上方,竖弯钩的竖较短且略带倾斜,首折与“口”形宽度相等,钩在竖线中央处顿笔后钩出。
巾:位于中央位置,首笔竖画略短,第三笔竖画横跨在竖的中线上,长度稍长。
五、布置作业。
使用田字格笔记本,书写汉字“处、园、号、巾”各四遍,并分别为每个字造两个词组。
背诵课文。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