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吗?
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社会主义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
1870年4月22,出生于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
1892年,22岁的列宁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
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8年,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共党。
1900年,流亡海外的列宁创办了《火星报》。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
列宁的实践活动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什么基础?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
1900 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
(1)经济:
(2)政治:
(3)阶级:
(4)组织:
(5)思想:
(6)主观:
列 宁(1870—1924)
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条件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2、诞生
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8年,在列宁催促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00年初,列宁流放期满,7月回国后在德国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坚持下,大会通过党纲,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3 、内容
(1)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对俄国的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列宁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目标及方式,同时创造性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和一国胜利论。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4、意义
(1)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材料一:伴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一战前,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英国的1/5,法国的1/4……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材料二:俄国在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约的同时,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以及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都使阶级矛盾和民族尖锐起来,再加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是此起彼伏……革命运动一触即发。
材料三: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得沙俄经济陷入困境……国家债务……猛增……由于军需供应不足,军事指挥失误,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在战争中不断失利……国家局势的日益恶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材料四: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2)政治基础: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国际环境: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4)主观条件: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列宁主义指导。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
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
要和平,反对战争。
要面包 ,要粮食,
要土地,
要求社会变革------
“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说一说
时局山穷水尽,革命势在必行。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地点:彼得格勒
推翻了;建立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指明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抛幻想: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社会
主义
由
理想
变为
现实
时间:
领导者:
结果: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列宁
布尔什维克党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标志:
时间:
结果:
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2、过程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思考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七月流血事件
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归纳】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打击对象
革命力量
结 果
两者联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无产阶级积极参与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917年
11月
二月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
《四月提纲》
十月革命
4月
7月
3月
7日
8日
①革命任务:
②革命性质:
③革命策略:
④政权变迁: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到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和平夺权到武装斗争
从沙皇专制政府到两个政权并立
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到工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3、特点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4、意义
(1)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4、意义
(2)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第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4、意义
(3)十月革命为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条件;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
列宁的困惑:“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苏联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回答:“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公有制+
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贸易
社会主义=
生产力高度发达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学生与导师的对话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列宁的困惑:“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苏联的共产主义》
“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俄面临怎样的形势?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面包会有的,
牛奶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
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材料一:从1918年夏天起,苏维埃政权开始动用专政力量对富农手中的余粮进行强制性征集。到1918年底,范围扩大到中农乃至整个农村。
材料二:1981年6月28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宣布将各主要工业行业的所有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收归国有。到1918年底,开始向中小企业推进。
材料三:1918年10月5日,人民委员会决定,对非劳动者实行强制劳动,以劳动手册取代身份证,并将劳动记录与口粮分配挂钩。
材料四:从1918年夏天起,苏俄政府颁布法令,限制、排斥私人商业和市场交换,直至禁止自由贸易。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星期六义务劳动
主要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国有制;
流通:禁止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
特点: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急剧的转变……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
苏联红军凯旋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功劳: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错的依据: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错在哪里?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2、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年3月
(2)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内战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制度,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常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旱灾,它造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经济危机表现 政治危机表现
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 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
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
大批工厂无法开工,无产阶级队伍涣散 士兵: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内容:
(4)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
列宁亲切与农民交谈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经济政策
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1929
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干涉
“战时共产主义” 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发展,“租借制”等形式引进外资;
保证前线粮食供应;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苏联建立;
背景
内容
特点
影响
否定商业和市场规律
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
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与列宁的对话:苏联模式的形成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从个人利益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地图(1940年)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共和国 加盟时间 共和国 加盟时间
俄罗斯联邦 1922.12.30 阿塞拜疆 1936.12.05
乌克兰 1922.12.30 亚美尼亚 1936.12.05
白俄罗斯 1922.12.30 哈萨克 1936.12.05
爱沙尼亚 1940.08.06 乌兹别克 1924.10.27
拉脱维亚 1940.08.05 土库曼 1924.10.27
立陶宛 1940.08.03 吉尔吉斯 1936.12.05
摩尔达维亚 1940.08.02 塔吉克 1929.10.16
格鲁吉亚 1936.12.05
苏联的成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先辈与继承者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1878-1953),担任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掌权后,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②苏联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十月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对苏维埃采取敌视的态度,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全球文明史》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全球文明史》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指令性计划经济
材料: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农民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优先发展重工业
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积累工业化资金
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2)措施
(3)评价:
积极:①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胜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
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影响了苏联的发展:①排斥市场经济;②片面发展重工业;③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⑤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⑥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3、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 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历史学家尤 叶梅利亚诺夫
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或谈谈你的观点。
利: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弊: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苏联发展。
小组探究
【知识梳理】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形势危急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 国内复杂的社会危机,国际战争阴影的笼罩
时间 1918-1921 1921-1927 1928-1937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内战的胜利 解决国内危机,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国际地位
措施 余粮征集制 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评价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也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
拓展深思
肩负的
责任
苏联的探索之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哪些启示?大道行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到底为了什么?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对话仍在继续……
道路还在探索……
1898年
1900年
1924年
1922年
1921年
1918年
1917年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布成立
《火星报》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列宁主义的形成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十月革命
三年卫国战争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社会主共和国联盟成立
列宁去世 斯大林上台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