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拓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农耕文明的优势,在文明扩张中的作用
了解古代各帝国的建立、统治方式及兴衰历程,认识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基础梳理
必备知识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表现
文明 拓展范围
古代埃及文明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拓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与西亚大国争霸
古代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古代希腊文明 通过移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并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必备知识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早期帝国的出现:赫梯、埃及新王国和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亚述都已经是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后来也被称为帝国。
2.地跨亚非欧的三大帝国
名称 建立 统治 灭亡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两个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3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4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亚历山大灭亡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十年征战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 1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迅速走向瓦解
罗马帝国 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后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1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2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3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主教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必备知识三、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各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表现
类型 表现
西亚文明的传播 1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炼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埃及文明的传播 埃及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被希腊模仿
字母文字的推广 ①起源: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 ②推广: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中西文明的交流 ①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2世纪,已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流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雕刻艺术表现在人体写实主义传统和典型塑造方面,对后来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成为西方艺术的最早楷模,对力的崇拜和对肉体的赞美成为西方文化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一切艺术的最原始的出发点”。
材料二
奥古斯都立像 罗马肖像雕塑早期代表作是《奥古斯都立像》……奥古斯都原型矮小、跛足、体弱多病,但在雕像里却被表现为一个高大健美的统帅形象,具有运动员的体魄。
——以上材料均据冯广宜、马志媛《西方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对奥古斯都形象进行艺术加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罗马雕刻艺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答案(1)表现罗马统帅的高大形象,增强罗马国家的凝聚力。
(2)继承:体现了希腊人对力的崇拜和对肉体的赞美,强调典型的塑造。
创新:一改写实主义的传统,根据现实的需要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艺术再加工。
13.下列为某校高一学生小刚搜集的古代文化交流的相关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小刚搜集的两则材料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并举一例说明。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谈谈你对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的理解。
答案(1)材料一:文献史料;材料二:图片史料。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看法: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3)和平往来。如2世纪,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路来到中国,建立了与中国的直接往来。(或《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4)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自尊、欣赏的态度,对其他民族、国家的文明应持尊重、宽容、乃至欣赏的态度;应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明。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图片史料。第(2)问从材料一中不难得出“评价”是“古代的征服和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继而再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第(3)问,最主要的方式是和平往来,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即可。第(4)问,应从文明交流追求的目标及对待自己和其他文明的态度等角度来分析。
拓展延伸
不同文明之间早期联系的原因、方式和表现
原因:农耕世界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制度与文化,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由此决定了农耕文明在古代不断扩大的基本趋势。因此,文明产生后,不同文明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往来和交流。
方式:交流方式有和平交往和扩张、战争等。扩张和战争引起的 范围的交流更加引人注目。
表现:①早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已基本完成了对尼罗河流域的统一,有时还向西亚地区扩张,与西亚文明发生接触; 西亚最初的文明局限于两河流域下游,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甚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②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受到古埃及和西亚文明成果的影响,后借助马其顿的武力,扩展到今天的印度河流城。 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河流城之后,印度君主于公元前4世纪完成了北印度的统一。罗马人采众家之长, 实现了对地中海地区的统一和长期统治。在此基础上,公元前后在亚欧大陆出现了汉朝、贵霜、安息和罗马四大帝国,并通过丝绸之路连成一片。进人中古时期,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中国的隋唐王朝分别成为各自地区的文明中心,相互之间也建立了相当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古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
同步练习
1.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2.古代的非洲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与世界主要文明基本隔绝,在外部交流缺乏的背景下,长期孤立发展,仍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关于古代非洲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B.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地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C.西非居民班图人驯养了牛
D.西非居民班图人掌握了冶铁技术
3.“—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4.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64年的罗马史是一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史。这一时期
A.罗马法学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B.罗马法学不断完善并高度成熟
C.平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D.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5.下列图表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横线空白处应填写( )
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古代印度文明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第六章 ……
A.工业文明时代 B.古代爱琴海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罗马文明
6.古代罗马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
A.万民法是以公民法为前提和基础的 B.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全盘否定
C.两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并行法律 D.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相同
7.《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并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这说明
A.《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理性精神
B.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C.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D.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8.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9.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后期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以上体现了
A.古代罗马帝国的尚武精神 B.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追求平等性
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提高平民权利 D.实践人文精神废除奴隶制
10.“(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奴隶戴上这种项圈,就脱不下来了;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努力犯罪后被戴上了铁项圈 B.去市场时奴隶戴上了铁项圈
C.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 D.奴隶是奴隶主不可侵犯的财产
详解部分
1.B
【详解】
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从而出现文明发展的差异,故B项正确;大河与高山阻隔只是地理原因,说法不全面,A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说法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政治动荡不是文明多元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B。
2.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地瓜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B项符合题意;ACD说法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A
【详解】
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和平方式,而亚历山大东征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暴力冲突方式。所以,人类的交往有战争冲突与和平交往。A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不能体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排除;佛教传入中国不适合帝国的扩张与崛起,C排除;亚历山大东征不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吸引力,D排除。故选A。
4.C
【详解】
平民和贵族的斗争结果是颁布了成文法,而且公民法逐渐关注到了平民的利益,使得平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空前提高,C正确;共和国时期主要使用的是公民法,注重形式,A是万民法的特征,排除;罗马法成熟的标志是自然法精神的出现,时间是在公元前1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罗马帝国成立时间是在公元前27年,排除D。
5.D
【详解】
从地理范围来看,目录中已经罗列了西亚、中国、印度、埃及、古希腊文明,因此空白处应当罗列的是古代罗马文明,D正确;题干中“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第六章从属于农业文明,排除A;古希腊文明就属于爱琴海文明,排除B;西亚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一致,排除C。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需要发展而来的,A项符合题意,万民法并没有完全否定公民法,两者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公民法和万民法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BCD三个选项错误。
7.A
【详解】
根据材料“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 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可知,所有受害人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报复行为,说明《十二铜表法》对侵权行为制裁的规定越来越完善,体现了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制定法律主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主导地位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平民和贵族的政治诉求,并且并非日趋一致,故C项错误;D项中“决定作用”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
8.C
【详解】
据材料提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思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影响深远,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故C正确;罗马法属于奴隶制法律,不可能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故A错误;罗马法也不可能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故B错误;罗马法属于奴隶制法律,不可能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故D错误。
9.B
【详解】
根据材料“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等信息可知,愤怒的群众通过斗争的形式迫使元老院废除债务奴,并且要求宽待债务人,不能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等,这体现了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追求平等性,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等信息可知,体现了罗马法的追求平等的特征,没有体现古代罗马帝国的尚武精神,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罗马法的自觉性、斗争性、追求平等特征,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不可能废除奴隶制,故D选项错误。
10.D
【详解】
材料“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体现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选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被戴上了铁项圈”符合材料,但是“奴隶犯罪后”材料没有说到,故排除;B项符合材料所述现象,但是题目要求是“从本质上说明”所以需要透过这一现象去看本质,排除;奴隶是与奴隶主同姓的亲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