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7 19: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中古时期亚洲的发展进程。
时空观念 认识中古时期的亚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概述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及对于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历史解释 运用文献资料,认识理解西亚、南亚、东亚文化并存的局面。
家国情怀 认识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培养对中古时期的亚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1.重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建立与发展;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
2.难点: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基础认知
一.阿拉伯帝国
1. 帝国的形成
(1)伊斯兰教创立: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______半岛,_____并存,相互混战。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_____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_____》,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
(2)国家统一: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____,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____。
(3)帝国的形成:7 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____流域、伊朗和____的广大地区,到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_____三洲的大帝国。
2.政治制度: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___,最高统治者____掌握政治、军事和___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___、枢密院和____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___,枢密院掌管________,财政部负责收支。
3.经济繁荣:手工业和___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___、西到___、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___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4.文化繁荣与交流:阿拉伯人吸收了____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___、印度、____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____文化,在文学、艺术、____和____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____,中国的_____、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___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扩张与兴起
(1)扩张与征服:13 世纪,信奉_____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___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______。14 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___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____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帝国的形成: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________,灭亡_______,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 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_____三洲的大帝国。
2.政治制度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___,他既是___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___,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______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______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3.经济文化状况
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___,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________。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_____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 笈多帝国
(1)建立经过:4 世纪初,____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_____。
(2)政治经济状况: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_______,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____,政令不够统一。
(3)宗教:笈多帝国时期,由_____教演变而来的___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家
(1)建立经过:11 世纪,_____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___、立法、___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___,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______担任。到1500 年,穆斯林已占印度总人口的1/4 左右。
3.日本
(1)大化改新: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___之际中国移民迁入,把___________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 世纪, 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从646 年___天皇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_______”,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______制国家。
(2)幕府政治
①背景:10 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____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____________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②形成: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___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____,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_______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③特点: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_______称号,实权由以____为首的幕府掌握。武士与将军结成____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________,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________等义务。
④锁国政策:17 世纪建立的____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____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4.朝鲜
(1)统一与建国:4 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_____迁都平壤,与百济和___为邻。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________国家。
(2)制度与文化: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___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___制度,中央政府设________,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___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14 世纪末,高丽大将_____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____。
(3)抗击日本侵略:16 世纪末,________联合抗击___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深化探究
探究一 穆罕默德与阿拉伯文化
材料一:大约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意志坚强,富有智慧。经过长期的潜修冥思后,在40岁的时候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
材料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贡献:创立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
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
原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
探究二 日本大化改新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并分析该事件产生的影响?
提示:
事件:大化改新。
影响:推动日本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探究三 日本大化改新知识归纳
1.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
2.内容:
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外交 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3.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
1.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可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答案】B
2.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3.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的表现有( )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
【答案】A
4.12世纪的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下列有关幕府表述正确的有( )
①幕府体制下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象征
②武士听命与将军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
④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5.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 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 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