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在文中的写作线索。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欣赏作者描写景物高超技巧。
2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高超技巧。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了解散文特点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文这一文学体裁,那么,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形散而神不散。)散文重在抒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物无不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图,你们心中是否泛起涟漪?而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活动2【讲授】分析文章线索
初步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的大致结构是怎样的?
2、文章哪些段落是写景的?
明确:
明线:游踪(外结构)
出家门 踱小路 观荷塘 赏四周
暗线:情感(内结构)
不宁静 寻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的喜悦”。
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荷塘?
明确:四、五、六自然段写荷塘。
活动3【活动】分小组探究
文章第四至第六段是对景物的描写,哪些句子是你最欣赏的?请你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且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1)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比喻贴切,形象地描绘了叶子,花在月下的独特情态和韵味,月光的明亮皎洁。)
(2)拟人句: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不仅准确写出了荷花在月下的形态,而且将花和叶拟人化,生命化了,令人想象到它们仪态万千的娇羞风姿。)
(3)叠字句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如“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层层”表明它的厚度,“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
(3)通感句: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光”“影”是暗淡的,是难以用笔触加以形容的,作者把影像幽暗静谧的特点,借助梵婀玲曲的优美进行展示,巧到极处,毫无做作之态。)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1)熟读文章第四至六段。
(2)模仿作者写景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文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