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984年国务院将分散在四川山区的军工科技企业移往成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并进行了改制。如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改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集团、嘉陵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一举措( )
A.满足了沿海城市的资源需求 B.拉开国企改革“走出去”序幕
C.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使国企成功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2.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与下图空白处时代相对应的选项是( )
A.产生了科举选官制度 B.形成了本土化的佛教
C.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D.出现了灌钢法和匣钵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设立以成昆线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建总数达30余万人的联合筑路大军,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这一模式( )
A.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B.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
C.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 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下表为两部史书中关于交子的记载。据此可知( )
史书 朝代 作者 记载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李焘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宋史·食货志》 元朝 脱脱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时代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 D.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5.1872年12月,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 “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主张“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以此推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应是( )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C.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 D.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
6.自19世纪初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建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个多世纪里,国际组织虽然相继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还是在二战后。据统计,截止1989年,各类国际组织共有24131个,比1951年增加了24倍多,这些组织的出现( )
A.冲击了联合国权威地位 B.促成多极化格局的实现
C.利于完善国际协调机制 D.旨在服务美苏冷战对峙
7.战国时期,人们广泛使用“城”作为土地人口的计量单位,封地的大小往往不再用方圆多少来形容,如秦王用十五城求购“和氏璧”,商鞅被封为商君并且得到商於之地十五城。这说明( )
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兼并战争更加激烈 D.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8.依据以下图表数据,分析恰当的是( )
①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城镇化增速明显加快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
③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
④工业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1908年,福特T型汽车驶下生产线。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以大量通用零部件进行大规模流水线装配作业的汽车,这种生产方式是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T型车价格低廉,成为全世界第一辆普通百姓买得起的汽车,为世界汽车工业带来一场革命。1921年该车型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56.6%,走向了世界每个角落。据此可知,福特T型车的发展得益于( )
A.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取消关税壁垒
C.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完善
10.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奏议日本订约问题,认为不可“一视同仁”地给予日本单方面条约权利,即不可让其“一体均沾”给予各国的“恩渥利益”。曾国藩的主张( )
A.促进了近代平等外交形成 B.有助于中国近代外交发展
C.加快了新疆边疆危机解决 D.推动了清末新政迅速发展
11.阿拉伯人认为,当“商人公平诚实交易时,他不仅从经济上获利,而且也实现了道德上的善”。先知穆罕默德曾这样评价商人:“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可信赖的奴仆。”这说明( )
A.阿拉伯以商业为经济支柱 B.伊斯兰教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C.阿拉伯商人普遍讲求诚信 D.阿拉伯文化中蕴含重商倾向
12.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
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
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13.如图为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它反映出( )
1954年,巴纳斯印度大学和巴罗达大学率先将美国历史纳入硕士学位课程的选修课 1959年,美国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向加尔各答大学与旁遮普大学等高校派遣10名美国历史学家 1960年,获美国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的印度学者已有独自开设“1776年以来以来的美国史”等课程的能力 1967年,开设美国课程的印度高校达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共选派103名印度学者赴美研究美国历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国学者到印度讲授美国学
A.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
B.非殖民地化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C.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
D.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14.《日内瓦公约》把“受到攻击”和“从事政治反抗运动”均列入难民范畴,该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明确规定“非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应受到人道主义的待遇;《都柏林公约》规定欧洲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庇护政策,给予难民等同于公民地位的地区内自由迁徙的法律待遇。这些公约( )
A.为缓解难民问题创造了条件 B.反映了难民救助机制开始建立
C.表明欧洲主导难民救助活动 D.体现出区域人道主义危机频发
15.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16.有学者认为,在拿破仑发动大规模征服西欧的战争以前,西欧民族主义情感并不强烈,特别是在封建贵族领主割据的情况下,国王很难得到民众的拥戴。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由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
A.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民主自由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D.粉碎了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的根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交流,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户华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交往和交流。来华传教士把他们发现的儒家思想文化传播到欧洲。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孔子与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和证明。教士们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西学东渐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播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周振鹤《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长期延续的原因。(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受民族独立浪潮冲击,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
材料二 全世界的国际移民(外籍人口)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其间年增长率达1.9%,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3%。
——摘编自邬沧萍陈卫《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形成多元文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纪之交国际移民流动产生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书院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书院的教材分为考课教材、理学教材、心学教材、考据教材以及实学教材等。从教材编写主体来看,既有中央政府专门机构官员参与编写的官方通用教材,也有士大夫学者自发编撰的讲义。王阳明以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著书来宣扬自己的学说,并将个人著作作为书院教学的教材。黄宗羲在书院讲学时开设了历学、象数、律吕、地理等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课程,并使用了《春秋日食历》《今水经》等相关教材。
——摘编自张传燧、钟伟春《明清书院教材的类型、建设逻辑及其特点》
材料二 13世纪时,欧洲大学教授的讲课内容必须记录下来,经过不断地抄写和润色,形成了系统批量的教材。在大学校园内外,一个由抄写者和书商组成的阶层产生了,有的生产者和商人成了显赫人物。13世纪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成为欧洲大学文科院系的重要教科书,如巴黎大学章程中规定的正式教材中有13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萨莱诺医科大学,学生集中在医院和化验室内学习,教材由《萨莱诺卫生管理》等实用医学文献构成,而且通过短小的诗歌帮助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知识的创新。
——摘编自宋文红《中世纪大学教材的发展及其特征》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书院教材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教材发展的背景并阐释其影响。(6分)
(3)据材料一、二、指出东西方学校教材建设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8分)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答案】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4年(中国)。根据材料“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改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集团、嘉陵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可知,1984年,国务院将原先因为三线建设需要而分散在四川山区的军工科技企业移往成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并进行了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这些举措顺应当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也并非迁移到沿海城市,无法得出满足了沿海城市的资源需求,排除A项;这些企业改制并非走出去,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时间是199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他是内容和所学可知,空白处可以填入的朝代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和匣钵,D项正确;科举选官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佛教尚未实现本土化,排除B项;《禹贡地域图》是西晋时期绘制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设问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就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适应国家生产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实条件,制定特殊的生产发展模式,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B项正确;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未走在世界前列,排除A项;脱贫攻坚战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并非铁路工程建设,排除C项;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谓之交子”可知,两本史书对交子产生的背景,表述不一,所以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历史事件的解释,排除A项;史料互证也不一定能揭示历史的真相,排除C项;“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表述错误,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依据“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可知体现了李鸿章主张创办关系国计民生的民用工业,依据“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体现李鸿章主张通过官督商办的方式创立民用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创办民用企业是为了“求富”,缓解军用工业资金不足的问题,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非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题干没有体现此类信息,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创办民用企业是为了“求富”,缓解军用工业资金不足的问题,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据统计,截止1989年,各类国际组织共有24131个,比1951年增加了24倍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国际协调机制,通过这些组织,各国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C项正确。联合国本身就是国际组织之一,而且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其他国际组织的出现并不一定冲击联合国的权威地位,而是可能在特定领域内与联合国合作或补充其职能,排除A项。“多极化”在当今世界主要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虽然在冷战时期,一些国际组织可能受到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影响,但国际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专门为了服务于冷战对峙,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封地的大小已经不再用方圆多少来形容,而是以“城”作为土地人口的计量单位,说明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多,这是社会生产进步带来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并不能体现分封体制的不断强化和兼并战争更加激烈,排除BC项;根据人口计量单位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当时土地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准确时空是:1775—2020年(世界)。根据图片中柱状间数据的比较可知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城镇化增速并没有明显加快,①错误;根据图中数据可知,1875年之前城市化率比较低,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②正确;1990年时城镇化比例并没有占到一半以上,所以无法断定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③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工业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④正确。故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福特T型车能够实现大规模流水线装配作业,而大规模流水线装配作业这种创新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汽车能够大量生产,价格低廉并走向世界,因此,福特T型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大规模流水线装配作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C项正确;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福特T型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才成立,1921年时关贸总协定尚未发挥作用,取消关税壁垒无从谈起,排除B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主要影响的是国际金融和贸易的结算与平衡,对福特T型车的生产和销售的直接影响较小,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材料所述“给予……单方面条约权利”“一体均沾”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与清朝的条约中加入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便利了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曾国藩主张不可以让日本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体现了清朝统治阶级中已经有人了解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危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知识,有了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意识,有助于中国近代外交发展,B项正确;当时处于晚清时期,传统外交观念和外交模式的影响仍然明显存在,近代平等外交尚未形成,排除A项;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 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 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这一时期恰恰是新疆边疆危机最严重之时 ,排除C项;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的传统文化中存在重商倾向,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阿拉伯以商业为经济支柱”的结论,排除A项;“伊斯兰教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阿拉伯商人普遍讲求诚信”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周边的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华医学、经典著作及教育制度等文明成果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B项中“交流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特点,C项中“同源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印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不断发展,说明美国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加强对印度等国家的争夺,反映出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C项正确。材料只是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不足以说明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的开设,不属于美国对外扩张,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中心在欧洲,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受到攻击’和‘从事政治反抗运动’均列入难民范畴,该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明确规定‘非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应受到人道主义的待遇”“欧洲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庇护政策,给予难民等同于公民地位的地区内自由迁徙的法律待遇”可知,这些公约为缓解难民问题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开始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欧洲主导”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区域人道主义危机频发”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英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在内容和追求上不同,体现了英国与中国国情的差异,说明文化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D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B项说法与题意无关,不能说明得到“普遍认可”,排除B项。
16.【答案】B
【解析】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可知,通过拿破仑对外战争,西欧许多民族团结起来向民族国家的方向发展,由此说明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拿破仑战争在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方面的作用,并不是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更没有体现使民主自由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排除AC项;“粉碎了”的说法过于夸张和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
17.(18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范围广;交流内容广泛;中国居主导地位;双方和平友好往来;影响深远。(6分)
原因:中国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推行开明外交的政策;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交通运输工具和技术的进步。(6分)
(2)积极影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6分)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可知,范围广;根据材料“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可知,交流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居主导地位;双方和平友好往来。原因:根据材料“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 交流,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广泛传播”可知,中国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推行开明外交的政策;交通运输工具和技术的进步。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外。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广泛传播”“教士们 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西学东渐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 播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和所学知识,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等方面分析。
18.(14分)【答案】(1)原因: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具有儒家文化背景的中国沿海居民大量迁入;长期被殖民统治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执政者的治国理念。(6分)
(2)影响:国际人口布局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但移民大量涌入客观上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加剧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才的外流。(8分)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新加坡。原因:根据材料“受民族独立浪潮冲击,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得出长期被殖民统治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具有儒家文化背景的中国沿海居民大量迁入及执政者的治国理念等角度进行补充。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1990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3%”和所学可知,可从国际人口布局发生变化、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加政府管理成本、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及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才的外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19.(20分)【答案】(1)特点:分类广泛;编写主体多样;教材内容以儒学为主,兼有学者自己的思想。成因:书院重视教材建设;政府政策;思想文化的发展等。(6分)
(2)背景:大学兴起;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影响:推动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发展;推动科学进步。(6分)
(3)共同之处:都反映一定社会现实;都促进文化发展。发展趋势:中国:封建专制加强。世界:进入近代。(8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书院的教材分为考课教材、理学教材、心学教材、考据教材以及实学教材等”可知,分类广泛;据材料一“从教材编写主体来看,既有中央政府专门机构官员参与编写的官方通用教材,也有士大夫学者自发编撰的讲义”可知,编写主体多样;据材料一“王阳明以书院为阵地……黄宗羲在书院讲学时开设了历学、象数、律吕、地理等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课程,并使用了《春秋日食历》《今水经》等相关教材”可知,教材内容以儒学为主,兼有学者自己的思想。
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书院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可知,书院重视教材建设;据材料一“中央政府专门机构官员参与编写的官方通用教材”可知,政府政策;据材料一“王阳明……黄宗羲在书院讲学时开设了历学、象数、律吕、地理等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课程,并使用了《春秋日食历》《今水经》等相关教材”可知,思想文化的发展等。
(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13世纪时,欧洲大学”可知,大学兴起;据材料二“在大学校园内外,一个由抄写者和书商组成的阶层产生了,有的生产者和商人成了显赫人物”可知,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知识的创新”可知,推动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发展;据材料二“在萨莱诺医科大学,学生集中在医院和化验室内学习,教材由《萨莱诺卫生管理》等实用医学文献构成”可知,推动科学进步。
(3)第一小问共同之处,据材料一“既有中央政府专门机构官员参与编写的官方通用教材”和材料二“在大学校园内外,一个由抄写者和书商组成的阶层产生了,有的生产者和商人成了显赫人物”可知,都反映一定社会现实;据材料一“王阳明以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著书来宣扬自己的学说,并将个人著作作为书院教学的教材”和材料二“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知识的创新”可知,都促进文化发展。
第二小问发展趋势,中国方面,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加强,政府加强了对书院的管理。世界方面,据材料二“文艺复兴”等可知,西方进入近代,文艺复兴等运动兴起。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