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荷塘月色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9 荷塘月色 课件(2)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2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3:11:11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朱自清
高一 卢健芬
关于作者
朗读课文
文章线索
重点研读与情感分析
总结
知人论世
艺术手法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著名学者及民主战士。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搞战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1948年贫病中逝世。
《春》
《绿》
《背影》
富有真情实感
文笔清丽优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返回
一、认真听范读,注意感情的表达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低沉、忧愁
这几天心里破不宁静。
文 眼(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返回
家门口
小煤屑路
荷 塘
荷塘四周
返回


月 光
意 象
特 征
曲折、幽僻、寂寞
多、蓊蓊郁郁
淡淡的、苍茫的
淡淡的忧愁
意 象
特 征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田田、亭亭(优雅)
零星、袅娜、羞涩、明珠、星星,出浴美人(美丽、闪亮、迷人)
缕缕清香、渺茫(迷醉)
凝碧、脉脉(深含感情)
因美景而生淡淡的喜悦
意 象
特 征
月光
青雾

流、泻(充满动感)
薄、浮(朦胧迷幻)
参差、斑驳(阴森)
不均匀、和谐的旋律、梵婀玲、名曲
因淡淡的喜悦而有美景
意 象
特 征

远山
灯光
蝉声、蛙声
多、树色阴、象烟雾(阴森、压抑)
只有大意(朦胧)
没精打采,瞌睡(昏暗)
热闹是它们的(寂寞)
因寂寞而生淡淡的忧愁
江南采莲
热闹、风流、自由、开放、快乐、美好……
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
结 论
由淡淡的忧愁走向不宁静
家门口
小煤屑路
荷 塘
荷塘四周
破不宁静
淡淡
忧愁
淡淡喜悦
淡淡
忧愁
主旨:向往自由自在却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返回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
去说明一个本体
定义
例子
作用
博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定义
例子
作用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
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
返回
社 会
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作者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悼念三·一八死难的清华学生)。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全国出现了白色恐布的情景。
自 身
早婚且子女较多,对他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诗歌鉴赏、阅读题中,注释往往会为我们提供一些作者或作品的背景资料,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
返回
内 忧 外 患
朱自清通过对月下荷塘宁静幽美的景色中的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矛盾心情,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