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18:2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未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纲之路上各民族往来贸易,交流融合造就了西
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的独特景观。先秦时期有戎、羌、氐,秦汉时期有匈奴、
月氏、乌孙,后来还有吐谷浑、吐蕃、回鸿、党项等民族。汉代接收浑邪王十万降众时,采
取了“因其故俗为属国”的制度。“属国”体制保留了匈奴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方
式,宽容的民族政策推动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局面的形成,和谐的民旄关系仅进了幽绸芝路
的繁荣。.汉唐时期,丝纲之路上建立过很多民族政权,但都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
丝纲之路的躲荣是沿线民族合作联动的产物,而各民族互相联动的基础首先是沿线民族友好
交往、民心相通。
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也是丝路长期繁荣的重要原因。丝路贸易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共
赢的。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
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发展”。以“佛教的倒流”为例,佛教并非简单地从西向东单向传播,经
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中亚、印度,从而对中亚和印度的佛教作出贡献。
丝路贸易的主体是“转输贸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各个重镇,都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
胡人聚落,“胡人尤其是栗特人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由于转输贸易的需要,丝
路上很多重镇是“商胡”入华之路,也是商贸中心。如新疆的吐鲁番,“一些商胡从西边来
到高昌后便不再东行,而是将货物在当地出售,东边来的商人也不再西行到货物的产地去收
购商品,而是在高昌购买后,再到其他地方去出售”。正是因为丝路贸易的这个特点,沿线
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如君士坦丁堡、巴格达、救煌、吐鲁番、兰州等。丝路贸
易的主要承担者,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成群结队地徙居中国并长期定居,其后裔有的继续经
商,有的则在中国入仕,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摘编自赵大旺《西北史地研究折射丝路文明之光》)
材料二:
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在古代,丝绸之路东段是丝绸
产地。丝绸到达中段后被当地王公大臣消费,也从此段传送到更远的罗马。《罗马帝国与丝
绸之路》一书记载,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
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公元前49年,恺撒为彰显其在高卢打仗得胜归来的功
绩,下令把罗马城阳台上的亚麻遮阳布全部换成丝绸,从此形成了罗马统治者重大活动使用
丝绸的传统。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从东到西实行的是分段“传递式”销售:东段从长安到散煌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