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第二课时)
月下荷塘
荷 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赏析第四段
思考: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来突出景物
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作者怎么样的心境?
(淡淡的喜悦)
拟人
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拟人
袅娜、羞涩
比喻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通感
渺茫的歌声
闪电、凝碧的波痕
脉脉
比喻
幽静柔美
荷塘上的月色
赏析第五段并思考:在这一段里,作者如何来写月光?
月如流水
(直接描写)
青雾、叶子和花(正面烘托)
黑影、倩影(侧面反衬)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荷塘上的月光
(淡淡的喜悦)
淡雅朦胧
荷 塘 四 周
远山
路灯
蝉声和蛙声
树
赏析第六段
——作者苦闷、寂寞的心境。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重重
树色阴阴
——隐隐约约
(由近到远、由静到动)
(淡淡的哀愁)
——没精打采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三、用词妥贴,大量运用叠词,富有表现力。语言清新、典雅,充满诗意。
写 作 特 点
学以致用
仿照朱自清遣词造句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扩写杨万里的《小池》,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段。(字数100字左右)
《小池》
宋·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荷叶
袅娜
羞涩
明珠、星星
刚出浴的美人
若有若无 清淡飘渺
荷波
脉脉的流水
与“流水”照应,写出月光从上而下,一泻无余的景象,让月光有流动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
修辞手法: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