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7 19: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商朝时期,海贝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总数近5千枚的海贝,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一种名为“货贝”的海贝,俗称“黄宝螺”。专家表示,这种海贝在我国分布于台湾、香港和海南诸岛。在世界范围内,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暖海区。对此推测合理的是
A.古蜀国与不同地域间存在交流 B.商王朝直接管理古蜀国
C.三星堆文化深受外来文明影响 D.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2.下图是秦王朝的道路分布图,有学者指出,自秦朝以来中央王朝都将道路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 B.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普及
C.重农观念盛行 D.大一统国家形成与需要
3.据史料记载,刘曜(匈奴族)曾经在长安修建宫殿与宗庙,兴办太学。苻坚曾重用汉族士大夫王猛,推行一系列改革,如重视儒学、举行祀天仪式等。但慕容廆(鲜卑人)邀请汉人高瞻出仕,为自己的政权服务,但却被托病拒绝。以上材料说明了
A.鲜卑族的综合实力最为强大 B.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C.民族交融在冲突中不断发展 D.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封建化
4.南宋教育家李燔曾这样评价当时货币的使用状况,“钱荒楮涌(纸币发行过多),子母不足以相权,不能行楮者,由钱不能权之也。楮不行而抑民藏之,是弃物也。诚能节用,先谷粟之实务,而不取必于楮币,则楮币为实用矣。”由此可知,南宋时期
A.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B.纸币滥发问题严重
C.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5.下图为明朝万历年间建于福建省福州市乌石山清冷台的先薯亭,亭上的对联为“引薯乎遥迢德臻妈祖;救民于饥馑功比神农。”由此可知,番薯的引进
A.说明海禁政策的全面取消 B.彻底解决了饥饿问题
C.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结构 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6.1893年夏,上海格致书院例行的夏课(夏季考试)出了一道比较中西医学优劣的考题,其中前三名均认同中西医学各有短长,应该互相学习;差不多同时,郑观应发表《医道》一文,认为西医的诸多精妙,“实暗合中国古意”,故医学的教育,应该在研究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参以西医之长,精益求精。这
A.表明中西医体系实现有效结合 B.说明西医更加科学合理
C.表达了国人对中医的革新主张 D.反映医学救国成为共识
7.1948年10月,中原局正式发出整党学习指示,规定由分局或区党委直接领导,在半年内完成县委以上、地方武装营或大队以上干部整党工作。新解放区的整党侧重打通干部对新区政策调整的思想问题,力求团结,并明确要求不处分或者少处分人。中原局的该项要求
A.加快了解放军战略反攻步伐 B.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
C.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8.1956年中尼两国建交后,尼泊尔多次向中国请求经济援助。中国予以积极回应,并多次强调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应该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不附带任何条件;第二,不派任何人去尼泊尔;第三,不过问援助物资和现款的用途。可见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
A.致力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1979年6月,深圳开始建设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各种困难。如缺乏现代通讯设施,且修建受到各种阻碍,中央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因无章可循,当地政府不敢批准,中央又专门发文给广东,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由此可见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亟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C.中国已确定市场经济的方向 D.中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0.希拉孔波利斯第100号墓是古埃及最早的彩色壁画墓,其中一幅壁画描绘了一位通体红褐色、腰系白带的男性用双臂分别与两头站立的狮子做搏击状的图像,而搏击猛兽的图像一般认为是两河流域的文化风格,这说明
A.埃及与周边文明存在一定交流 B.埃及文明发展处于领先的地位
C.埃及对自然世界无底线的征服 D.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点
11.13世纪前的法国,民众普遍认为君主应该靠自己活,即完全依靠王室领地上的封建收入生活,而到了15世纪30年代以后,法国君主已经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权威征收强制税,由此促进了财税管理体系的进步。这种变化
A.反映封建贵族特权的终结 B.为近代国家的形成奠基
C.源于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加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2.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传统经济仍然具有优势 B.西葡控制海上贸易
C.汽船出现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3.下表为日本发行公债数量统计表,日本发行公债这一举措
A.引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B.吸收了自由主义思想
C.有利于日本的工业建设 D.直接导致了阶层固化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因为肤色,“白人”的生命被视为神圣的,但在一战期间,100多万非洲士兵直接参与了军事作战,这些士兵在殖民主人的要求下,身着制服,去杀死“白人”。这一变化
A.加速一战的胜利进程 B.标志非洲实现民族独立
C.推动民族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15.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但在20世纪50年代,他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原因包括,1930年代他认识几位共产主义者,1942年他的一位朋友被列为苏联特工等。1954年,奥本海默被吊销了安全特许证,理由是自1942年以来他对共产主义协会的态度“远远超出了担任高级职位的人所期望的谨慎和自我克制的可容忍限度”,后奥本海默被平反。这说明美国
A.冷战思维逐渐蔓延 B.注重国内秩序的稳定
C.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D.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
16.下图为2022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巴厘岛峰会)的LOGO,其以印尼哇扬皮影偶戏和印尼蜡染图案为灵感设计,红色的树叶就像继续生长的植物,体现了共同经济复苏的精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形成了绿色发展的共识 B.其表达了区域集团对多极化格局的期待
C.其凸显了鲜明的的意识形态色彩 D.其融合了印尼民族文化与峰会发展理念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750年,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是中国,占全球产出的1/3,其次是印度,占全球产出的1/4……英国和爱尔兰的份额是1.9%,仅居世界第十位。但是一切都在改变,到了1860年,英国超过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出国,占全球产出近20%的份额……廉价钢材供应充足,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里,全球制造业生产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长··全球工业增长的一个结果是,英国丧失了全球制造业的领导地位。1900年,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其产量占全球的24%,英国占18.5%。
——【英】彼得·马什《新工业革命》
材料二 建国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18年,私营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数量已超过一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惠率先发展,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到20世纪初全球制造业领军者地位变化原因及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7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世界工业经济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前,校方决定在原校址立碑纪念。该碑正面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撰写,下面是其中一段。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
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货郎图一类的风俗画,在南宋时大行其道。货郎百物杂陈、无所不卖,为了推销百货,招徕妇孺老少顾客,其身手表情,每作戏剧性地夸张。画家生动细致的描绘,正中商贾购画欣赏的心怀。
——摘编自黄小峰《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
材料二 下图是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的风俗画代表作《货郎图》。画中柳芽微萌,乡野的静谧被货郎响脆的拨浪鼓声打破,孩童妇人飞奔而来。李嵩用精细的笔触将南宋货郎走村串户的热闹场景定格,画中每个人物活灵活现,哪怕时光流转千年都泯灭不了奔赴而来的妇童们清空这副“三百件”货架的劲头。李嵩用夸张的画风勾勒的这副满满当当的货担到底有何魔力呢?锅碗盘碟、时蔬酒果、孩子的玩具应有尽有啊。
——央视纪录片《画里有话——货郎图》解说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风俗画流行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李嵩的《货郎图》,并指出运用该类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9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C B D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A C C A D
1.【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到“黄宝螺”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暖海区,在我国分布与台湾、香港和海南诸岛。四川不产海贝,这次海贝应该是通过与其他地区交流而获取,故A项正确;商朝时期地方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B项:三星堆文化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的年代,在商朝时期达到鼎盛。所出土的大量器物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排除C项;海上丝绸之路是汉朝是开辟的,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来源于《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从地图中可以看到秦帝国的道路遍布全国,从如此广泛的空间范围可知,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之后,国家能够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兴建诸多的道路工程,故选D项;自然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道路建设的难度,且与国家建设道路之间没有直接关联;A项错误;铁犁牛耕的普及推动了农业发展,与道路建设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展现的是道路建设,与重农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
3.【答案】:0
【解析】:本题材料来源于杨涛.《中外历史纲要(上)》内容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3.
总体上来看,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大多进行一系列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民族认同,但是仍然有一些汉人抱着传统的华裔观念,拒绝与少数民族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故选C项;材料仅论述了北方政权尝试学习汉族文化的举措,并未说明综合国力,A项错误;材料仅仅论述了不同政权的学习举措,无法反映经济的相关措施,B项错误;北方少数民族在向汉族学习时大多保留了一定自身的民族特色,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来源于《宋史·道学传四·李燔》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燔强烈反对大量发行纸币,认为这种现象抑制了民众的需求,没有办法适应经济的发展,故选B选项;李燔的论述主要讲述了大量发行纸币对经济的破坏,而非奢靡之风对经济的破坏,故A项错误;李燔论述的主要是货币发行,与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土地兼并无关,故C、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缓解了粮食危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明清人多地少的矛盾,故选择D项;明朝在隆庆年间就已经开关,加强了外界交流,但这种交流存在限制,如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此外,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故不能说明全面取消,故A项错误;彻底解决饥饿问题是建国之后的成就,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而不可能彻底解决,故B项错误;番薯的引进,有利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
6.【答案】:0
【解析】:本题材料引自余新忠《以新守旧以中化西—一近代天津名医丁国瑞的中西医汇通之道》《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3期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考试的作答者还是郑观应的文章,都认可西医的成果,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医,故可看出中国人主张对中医进行革新,故选C项;材料里只能看出学界倡导学习西医。是否实现了中西医理论体现的结合,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中医和西医都具有可行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了四个人的意见,且他们只是认为西医有可取之处,不能上升到医学救国的高度,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来自于潘建华《解放战争时期中原新区地方干部的来源与整合》《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5期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时间为1948年,结合基础知识,这时候已经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已经开辟了许多新的解放区,在这些解放区中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干部,于是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故选B项;中原局的该项要求是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结果,而非加快了战略进攻的步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故C项错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但其很明显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引自周振《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对尼泊尔援助问题探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05期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给予尼泊尔无偿的经济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由此可以体现出互不干涉内政,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D项;世界经济不可能均衡发展,中国致力于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2016年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是为了团结亚非国家,材料并不涉及同和异,故C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引自李岚清《突围一一国门初开的岁月》
从材料中可知,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由于缺乏先例,地方政府缺乏尝试的勇气,故当时的中国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故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蛇口工业区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与现代企业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引自欧阳晓莉《交相辉映:两河流域文化元素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的发现》《世界历史》2023年第1期
从材料中可以得知埃及的壁画呈现出明显的两河流域的风格,从而可以得知埃及与两河流域之间存在交流,故选A项;仅仅从材料中的文化特色来看,无法得出埃及文明比其他地区文明先进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仅仅讲解埃及的勇士与狮子搏斗,不能体现对自然界的无底线征服,故排除C项世界文明是多元发展,无法体现一体特征,故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引自熊芳芳《从“领地国家“到”税收国家“:中世纪晚期法国君主征税权的确立》《世界历史》2015年第4期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国国王在中世纪早期并不享有征税权,到中世纪后期开始享有征税权,这反映出法国王权的加强,属于中古晚期的重要变化,为近代法国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反应的是法国君主财富获得方式的增加,而非王室领地的丧失,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的时间是17、18世纪,故C项错误;法国君主开始征收税款,说明了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的加强而非矛盾的加剧,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尚未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而中国的传统手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故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世界大部分白银流向中国,故选A项: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美洲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故B项错误;汽船出现的时间是1807年,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引自陈利今《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据材料可知,1873年——1878年日本发行了大量国债,有利于国家集中社会资本,投资日本工业建设,故选C项:材料仅仅提及政府国债,未提及政府的偿还能力,故排除A项;根据基础知识日本工业化的进程中政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故不应该是自由主义,故排除B项;国家发行国债和阶层固化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来自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一战前,白人是神圣的,一战期间,神圣的白人被地位低下的黑人大量杀死,由此可见白人不再是神圣的,有利于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进一步的发展,故选C项;美国的加入加速了一战的进程,故A项错误;非洲的独立是在二战后,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政治的革命,而白人殖民者代表的是殖民主义,应为民族革命,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来自凯·伯德,马丁·J舍恩,《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译林出版社
本题材料主要描述了奥本海默对美国贡献极大,在五十年代却被诬陷为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结合基础知识可以知道,伴随着冷战的逐渐兴起,美国国内兴起了麦卡锡主义,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奥本海默受到了迫害,故选A项;奥本海默作为原子弹之父,在美国国内享有极高声誉,他受到迫害,会引发国内人民的恐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奥本海默受到迫害,而非美国国家安全,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内事务,而非国际事务,故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logo为印度尼西亚文化中的图案,同时这些元素也与G20峰会的增长和繁荣理念紧密相连,标识既体现了印度尼西亚的文化特色,又紧扣峰会的主题,故选D项;标识中的元素含有自然生态等绿色发展的理念,但仅凭这些元素并不能推断出已成为国际共识,排除A项;标识中并没有明显的元素或符号来直接表达对多极化格局的期待,排除B项:从标识中并不能直接看出任何特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标识更多地是传达了一种普遍性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7.(1)①1860年由中国转变为英国。(1分)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束缚;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4分)
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加紧对亚非拉的掠夺(4分)
②1900年美国取代英国。(1分)
原因:英美两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认识和态度不同。(2分)
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2)发展: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区域布局改善;在全球贸易额上在居于领先地位;高端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7分)
(3)认识:世界工业(制造业)领军者是动态的;要鼓励科技创新;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等。(4分)
【解析】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制造业的领军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中国;1860年左右,英国超越中国;1900年左右,美国取代英国。故存在两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的原因:从材料中可知,时间为186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完成了划时代的飞跃,而中国缺乏这种根本性的变化,组织成具体的答案,即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和“中国传统制度的束缚,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第一次变化的影响:根据材料“英国···成为最大的制造业产出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可进一步得出,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结论,此时英国更迫切的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而加剧了对亚非拉的掠夺。
第二次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资本家不热衷于设备和技术革新,导致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故答案组织为“英美两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第二次变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等新兴工业国兴起,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并加剧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
(2)从材料中“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可知,我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材料中“2010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可知,我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从材料中“2018年,私营企业……数量已超过一半”可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材料中“2018年,中西部地区实现利润较1978年分别增长192倍和147倍”,可知区域布局改善;从材料中“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可知在全球贸易额上居于领先地位:从材料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可知高端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
(3)从中国在晚清的衰落和英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可知世界工业领军者是动态的:从美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崛起,可知,要鼓励科技创新,也要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可知要适当调整经济政策等。
18.(12分)【示例】
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冯友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论断,更是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特性的高度概括
从五千年多前中华文明的形成到夏商周的青铜器时代,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大一统的帝国崛起,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到隋唐盛世,再到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文明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展现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抗战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目前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望未来,中华文明将继续在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与互鉴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中华文明必将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备注:其他参考议题,古今兼容创新发展的国家特色、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西南联大为代表的抗战精神等。)
【评分标准】
第一等级:观点明确,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9——12分)
第二等级:观点较明确,能结合相关史实,逻辑较严密,论述较为充分,表达清晰。(5——8分)
第三等级:观点不明确,未利用史实来叙述,单一角度论证,逻辑不严密,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明确(0—-4分)
19.(1)背景:宋朝局部统一,内部相对安定;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的崛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氛围宽松,雅俗并举。(任答3点)
(2)解读:该画作属于图像史料。从内容看,该画可用于探究南宋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从题材、技巧看,可用于研究宋朝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从该类画作受市场欢迎来看,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5分)
应注意的问题:辨析图像史料的真伪;评定图像史料的含义;辨析创作者的立场意图;和与其他类型史料进行多重互证。(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风俗画既反映了艺术发展,又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其背景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回答。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上看,应该指出该史料的类型以及这类史料如何用于史学研究的,故该史料为图像史料;而史学研究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反映的民众生活:题材和技巧反映的绘画发展;画作的销量反映了南宋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而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便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假,随后便应该对史料进行解析,理解其内涵和创作者的意图,最后为了结论尽可能客观,还应该多重史料相互印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