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程标准】
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课前作业
基础认知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确立依据
(1)____________结束后,尽管发生了___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_______也得到政治解决。
(2)由于长期____的国际环境,______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_____________的面貌。
(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______________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_________的作用。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___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___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___,发展是和平的___,两者相辅相成。
3.制约战争的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_____继续发展,经济____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___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______日益紧密。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___依然不足,________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__________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___差距和___分化日益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__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___,而最贫困的___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__。这个状况至今基本没有改变。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____国家与____的争端、____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
(2)核扩散、___主义、网络安全、重大_____疾病、跨国刑事犯罪、_____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___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______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3.认识: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___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______的孤岛。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
(1)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全球治理机制
A.全球层面:1999年组成的____集团正在促进______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______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B.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_____组织,正在有效维护_____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___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_____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_____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2.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A.旗帜:高举_______________的旗帜。
B.基础:_____五项原则。
C.目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______的新型国际关系。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理论来源: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______,是源自中华文明“______”“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推动_____和______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行动方案。
B.具体实践:
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4年11月,中国设立___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
②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_____________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到2019年7月,已有100个成员。
课中作业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环境?
2.中国要推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3.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贡献了什么样的智慧和方案?
4.中国提出这一方案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回答问题;
1.国际环境: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2.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智慧和方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背景:(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选择题检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正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对这些问题的中国方案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共建“一带一路”
C.维护联合国权威地位
D.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22·天津高考)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B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课后作业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2.G20是现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包容发展、创新增长方式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共识。
G20的机制说明
A.提升举办城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质量B.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参与协商
C.世界经济秩序是世界秩序重要组成部分D.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
3.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根据高盛公司估计,到2032年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七国集团并驾齐驱,这意味着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丧失B.全球治理体系需要顺势做出相应调整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D.金砖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4.2016年英国举行公投后决定脱离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挫折。下列关于欧盟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欧盟是目前-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②欧元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③欧洲一体化动力源于成员因的利益驱动
④欧盟各成员国之间是单纯贸易伙伴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全球化给资本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大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间,资本所有者比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全球化市场带来的便利获取更大收益。这也是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人士多来自中下层收人的社会群体,带有所谓“民粹”色彩的原因。这说明“逆全球化”风潮兴起是由于
A.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拾头 B.高福利加剧西方国家的社会惰性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全球化使社会公正面临更大挑战
6.趁欧洲发生债务危机之机,法德两国自行议定欧元区的各项政策,从机制上确定欧元区在欧盟峰会之外每年单独召开两次峰会,建立欧元区秘书处,选出欧元区国家的主席,等等。这折射出
A.欧元在欧洲推广的阻力增大 B.法德意欲阻碍欧洲的一体化
C.欧盟成员国内部出现了分歧 D.经济区域化不符合世界潮流
二、材料分析题
7.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等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吸引海外各国派使团通商,以壮国威,明初对各国均一律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海外各国纷纷派商团前来访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明政府花销加大,政府不堪重负。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年间开始,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数量。到了明朝中期,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政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全球化”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具有推动作用: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阿里巴巴全球性改革、中国自贸区创新实验等。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趋势和原因,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全球化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有利外部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认识。
答案
A2.D3.B4.A5.D6.C
7(1)趋势;前期宣扬国威的对外开放到后期闭关自守、由鼓励使团来华到限制外国来华使团数量、对外政策时而开放时而封闭,但是海禁政策为主。
原因:主要和宣扬国威的传统观念、政府财政负担过大、外来侵略问题等有关。
影响: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政策;海禁政策阻碍了中西交流,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2)有利条件: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
(3)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