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目标素养 知识框架
1.掌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时间、主宰国、主要内容和影响。(时空观念) 2.通过《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掌握巴黎和会的实质。(史料实证) 3.通过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家国情怀) 4.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理解其实质,认识其掠夺性和不公平性。 (唯物史观)
【重点】掌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召开时间: 年1月—6月。
(2)地点: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
(3)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4)操纵者: 国首相劳合·乔治、 国总理克里孟梭和
国总统威尔逊。
1919
英
法
美
(5)主要内容
①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 归还法国, 煤矿归法国开采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军事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条约
阿尔萨斯—洛林
萨尔
赔偿委员会
②巴黎和会决定建立 ,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2.影响:形成 。
国际联盟
凡尔赛体系
《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背景
①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
②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3)倡议国、主导国: 国。
(4)时间: 年11月—1922年。
美
1921
(5)主要内容: 年,九国代表签署了《 》等条约。
1922
内容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立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影响 《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
门户开放
(6)影响: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2.形成的国际新秩序: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史料实证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解读]“一个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此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想要独霸中国的企图,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为首,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易错易混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一条款最能体现会议的分赃性质。对德国的压榨激起了德国的民族主义仇恨。
2.巴黎和会的核心内容是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起主导作用的是英、法、美三国;华盛顿会议主要是为了协调日美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
3.华盛顿会议受益最大的是美国,受到限制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受害最严重的国家是中国;会议加深了美日矛盾,为后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的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体系。
(2)它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①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
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②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③此外,几个主要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掠夺,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
(3)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家国情怀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中关于中国问题的内容是“弱国无外交”的体现,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一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
家们进行谴责。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探究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德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答案: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最大限度地惩罚了德国,也埋下了德国与协约国矛盾激化的隐患。(意思相近
即可)
材料二 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
与和平的强烈渴望。……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探究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的名称。中国外交代表团最终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案:五四运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探究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指出《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要求,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九国公约》的签订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
局面。
材料四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帝国主义构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探究5]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2023长沙期末)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和平法令》
D.《马关条约》
A
2.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了(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C
3.虽然,早在1899年美国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直到
1922年,“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这个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B
4.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他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
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
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A
5.(2023衡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新秩序”指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多极化
C.华盛顿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6.(2023枣庄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试图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上美国提议建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2)材料中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最主要的条约是哪两个
答案:(1)国际联盟。
(2)《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
(3)两个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请你就两个条约所涉及的中国问题,谈谈它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你如何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3)《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入北京,引发了五四运动。《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世界的新秩
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矛盾(或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
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
7.(2023保定期末)1919年1月,中国代表团刚到巴黎,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5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他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2个席位。可见,巴黎和会( )
A.主要讨论战后和平
B.会议进程强国操纵
C.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确立了国际新秩序
B
8.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在巴黎和会期间担任英国方面的财政专家,他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这种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凯恩斯认为的“胜利者最凶暴的行为之一”是指( )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B
9.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
10.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和平制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凡尔赛条约》
C.门户开放
D.《九国公约》
A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上完成了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下列表述与这一新秩序相关的是( )
A.英美等国维护和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B.德国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C.英美等国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势力
D.美国在两次会议中都获得最大收益
C
12.(2022广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A.外交关系的影响无足轻重
B.良好的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B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围绕巩固法国自身安全和欧洲霸权问题,英法展开激烈的争斗,美国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使凡尔赛体系在建立伊始就遭到重创。虽然意大利、日本为战胜国,但由于英法在战后没有全部兑现战争中对意大利的承诺,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的扩张野心,导致意大利、日本对该体系极端不满,并不断寻求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机会,与美、英、法的矛盾不断加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身存在……这些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的矛盾。
答案:(1)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材料二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材料二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2)公约:《九国公约》。理解:《九国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但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九国公约》为美国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提供了便利,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
局面。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对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答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对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谢谢观赏!(共37张PPT)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目标素养 知识框架
1.概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的领导人、过程和结果。(时空 观念) 2.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典型事件,分析其特点,认识亚非拉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正义性、艰巨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甘地、扎格鲁尔和卡德纳斯的个人经历,学习他们的斗争精神,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重点】掌握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表现和影响。
【难点】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印度人民深受其苦,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者: 。
3.方式: 的反抗道路。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4.过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20—1922年 1930年起
内容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采取不服从形式,被称为“ ”。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自取海水制盐
结果 1922年发生了 的事件,甘地决定停止运动 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文明不服从运动
农民焚烧警察局
5.影响
(1)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 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英国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2.领导人: 。
3.时间:1918—1922年。
4.结果: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5.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 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扎格鲁尔
民族民主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背景
(1)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
3.时间、人物:1934年, 。
卡德纳斯
4.内容
(1)政治: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 体制。(2)经济
①推行 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②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3)文化教育: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
5.意义: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 的要求,巩固了
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土地
1917年宪法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易错易混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是非暴力、不合作、不服从,而不是武装斗争。
重难总结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异同。
项目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运动
不 同 点 领导权:由领导者决定停止,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斗争方式:主张“非暴力”;结果:未取得印度的民族独立 领导权:运动的领导人虽得到了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但未取得绝对领导权;斗争方式:和平示威、武装起义;结果:迫使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相 同 点 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
都把斗争矛头指向英国殖民者
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政党或组织领导
2.印度民族大起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名称 印度民族大起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任务 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时间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二三十年代
领导力量 印度王公 民族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 章西女王 甘地
斗争方式 武装斗争为主 非暴力不合作
斗争性质 反殖民主义(旧式的民族武装斗争)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易错辨析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没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卡德纳斯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家国情怀
从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中,学习他们身上那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让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一起来了解那些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亚洲·印度]
材料一 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争取解放所采取的手段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不曾为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甘地《我邦之呼吁》
[探究1]材料一中“独一无二”的“手段”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
识,说说此“手段”对印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手段:非暴力不合作。影响:甘地以这种手段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非洲·埃及]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激烈,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
[探究2]根据材料二,分析埃及爆发华夫脱运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
答案:原因:英国对埃及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引起了埃及人民的不满与反抗。结果: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拉丁美洲·墨西哥]
材料三 如下表
1895年5月21日 生于米却肯州
1910年 参加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后提升为将军
1930年 任国民革命党主席
1933年 任国防部长
1934年 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1938年 将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
1955年 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
1970年 病逝
[探究3]表格中是哪一人物的生平简介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一下他对墨西哥的贡献。
答案:卡德纳斯。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落后状况,保证1917年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4]上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史实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等等。
1.(2023云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是( )
A.甘地
B.卡德纳斯
C.扎格鲁尔
D.卡斯特罗
A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奏响了“民族曲”,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其中的代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美国南北战争
D.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为了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埃及人民反抗(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德国的殖民统治
D.美国的殖民统治
A
4.卡德纳斯改革在深度、广度和民主性上是同时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所仅有的。下列对其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B.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
C.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向西方学习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D
5.(2023宜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将近16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
C.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
B
6.(2023保定期末)走近英雄
材料
(1)材料所示的两位印度民族英雄分别是谁 他们各自领导了什么运动
答案:(1)章西女王和甘地。章西女王参与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图一 图二
(2)两次运动的方式有何不同 两次运动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答案:(2)方式: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武装反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和平斗争。共同影响: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
独立的斗争。
7.(2022益阳)“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中“独特的方式”是指( )
A.暴力革命 B.农民起义
C.改革创新 D.非暴力不合作
D
8.(2022江西)下面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9.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下列符合甘地的理念的是( )
①抵制英国的商品 ②与英国人发生武力冲突 ③释放政治犯 ④发展手工纺织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10.某同学做了如下的整理笔记,他整理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华夫脱运动
C.卡德纳斯改革
D.埃及的独立
B
11.1919年,以开罗学生的反英示威为起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后来,和平示威又转变为自发性的武装起义,这场运动取得的成果是( )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埃及取得彻底独立
C.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D.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A
12.(2023青岛期末)卡德纳斯改革在墨西哥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辉煌的成果而被载入了墨西哥史册。下列有关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墨西哥的1917年宪法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 ②改革打击了寡头势力 ③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13.(2022海南)下侧史料说明甘地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 )
C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A.背景不同 B.目的不同
C.方式不同 D.性质不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8月1日,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材料一是甘地第一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不合作”的纲领目标是什么 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果怎样 简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答案:(1)实现印度自治。结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被下令停止。原因:
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材料二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绝。
(2)材料二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的要求有哪些 “文明不服从运动”最终结果怎样
答案:(2)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材料三 以他为首的组织就叫华夫脱党,它要求埃及脱离英国完全独立。他组织成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英民族统一战线,制定26条
《民族要求宪章》,广大人民热烈支持他。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中“他”指的是谁 与材料二相比,就斗争形式来看,他和甘地领导的“运动”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3)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扎格鲁尔。进行非暴力的斗争。
(4)就斗争结果来看,两国反殖民统治斗争有何不同 就影响来看,两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斗争有何共同影响
答案:(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使印度实现独立;埃及华夫脱运动使埃及实现了有条件的独立。都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谢谢观赏!(共39张PPT)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目标素养 知识框架
1.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时间、过程和结果,认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时空观念) 2.通过苏维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地位。(历史解释) 3.对比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史料 实证) 4.了解十月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 性,认识革命领袖在革命中发挥的 巨大作用。(唯物史观)
【重点】掌握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区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二月革命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 年 月。
(3)结果:推翻了 专制统治,建立了 。
1917
3
沙皇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临时政府的统治: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十月革命
1.背景:1917年,前线俄军惨败;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2.开始时间: 年 月6日晚。
3.地点、总指挥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
4.领导者: 。
5.结果:1917年11月7日,起义者攻占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 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1917
11
列宁
彼得格勒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
(2)内容
①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 。
②大会通过了《 》,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③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 党组建,
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
和平法令
布尔什维克
列宁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
(1)政治上:苏维埃政府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2)军事上: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 。
(3)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4)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红军
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年国内战争
(1)措施: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结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
政权。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 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史料实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读]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重难总结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名称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对象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方式 实行暴力革命
易错易混
俄国革命走出了一条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以农村为中心,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历史解释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俄国率先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
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图说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俄国十月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探寻]
材料一 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得沙俄经济陷入困境……国家债务……猛增……由于军需供应不足,军事指挥失误,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在战争中不断失利……国家局势的日益恶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
革命浪潮。
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
的革命领袖列宁。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探究1]据材料一归纳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并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哪一思想的成功实践。
答案:历史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社会矛盾,提供了有利于革命的国际环境;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有杰出的革命领袖。
思想:马克思主义。
[影响探究]
材料二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几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20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探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对于俄国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次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评价:俄国革命胜利的意义,不局限于本国,还影响到整个人类。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革命斗争,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意思相近
即可)
[道路探索]
材料三
图一 攻占冬宫 图二 井冈山
[探究3]图一、图二反映出两国社会主义在发展成为现实的过程中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这两种道路有何相同点
答案:都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都采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1917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这场革命是( )
A.二月革命 B.四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
A
2.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两个政权是( )
①沙皇政府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④人民委员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3.(2023怀化)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次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 1917年3月 B.1917年10月
C.1917年11月 D.1918年11月
C
4.《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
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巴黎武装起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府
D
5.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满足国内人民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
B.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
C
6.“红旗一展天下定,春秋几度风雨变。”让我们从已经凝固的历史里寻觅有益于时代发展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大厦的坍塌]
材料一 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亲临战争前线指挥俄军东线作战,却再也没有回到冬宫……他成为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沙皇。
(1)尼古拉二世亲临什么战争的前线指挥作战 他“再也没有回到冬宫”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
统治。
[震撼世界的革命]
材料二
(2)图一中“历史的见证者”指的是什么 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直接推翻了哪一政府的统治
答案:(2)“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图一 “历史的见证者” 图二 攻占冬宫
材料三 (它)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还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毛泽东选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比较中俄两国的革命历程,说明中俄两国革命选择的不同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史实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4)道路:俄国选择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选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启示: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革命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
C.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A
8.(2022昆明)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俄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炮声。在列宁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起义者很快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次取得胜利的武装起义是( )
A.巴黎公社起义 B.二月革命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华夫脱运动
C
9.十月革命前夕,列宁曾经提出过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十月革命胜利
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并没有立即实施土地国有化政策,而是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全部土地无偿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列宁这一
调整意在( )
A.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促成苏维埃的成立
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
B
10.(2022泸州)学者陈之骅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时提到,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此横线处应该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C
11.1918年,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勾结,苏俄红军唱着“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纷纷奔向杀敌战场。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 )
A.抵御普奥联军的进攻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反抗临时政府的镇压
D.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
D
12.(2022遵义)李大钊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他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 )
A.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B.俄国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13.(2022毕节)如表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C.资本主义制度没落
D.共产主义运动完成
B
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49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
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
(1)材料一中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哪里 这次起义标志着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据材料指出这次起义的革命对象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答案:(1)彼得格勒。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此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2)据材料二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该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2)工兵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
材料三 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指出,布尔什维主义为各地人们所接受是在什么战争之后 人们接受布尔什维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3)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需要和平,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的要求。
材料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4)综上所述,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4)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谢谢观赏!(共36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目标素养 知识框架
1.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2.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学习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识记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掌握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结果,正确评价苏联模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 史观)
【重点】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难点】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 年春。
3.内容
(1)农业:以征收 代替余粮收集制。
(2)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
1921
粮食税
自由贸易
(3)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分配方式:实行 的工资制。
4.作用
(1)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2)巩固了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按劳取酬
工农联盟
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领导者: 。
(2)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
1922
斯大林
五年计划
工业国
(3)特点
①优先发展 。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4)评价
①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另一方面,这种 和 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重工业
排斥市场
商品经济
农业集体化
1.实施: 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2.举措
(1)苏联开展了消灭 运动。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 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3)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20世纪30年代
富农
集体农庄
苏联模式
1.确立标志: 年,苏联公布了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2.评价
(1)积极影响: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 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1936
新宪法
反法西斯战争
史料实证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解读]史料的核心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之后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易错易混
苏联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开始于轻工业部门,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资金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历史解释
1.新经济政策“新”的含义。
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其内涵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它是列宁从苏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2.全面客观地评价苏联模式。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1)积极影响:保证了20世纪30年代重工业的高速发展,并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宝贵经验。
(2)消极影响: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导致国家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苏联模式导致权力高度集中,忽视了民主和法制建设。
家国情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启示我们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改革中要有创新精神;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扩大、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逐渐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
年份 1920— 1921年 1921— 1922年 1922— 1923年 1923—
1924年
平均税款 (卢布) 10.30 6.11 3.98 3.06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0—1924年农民年平均税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1921年,苏俄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一中农民提到的问题
答案:变化:逐渐降低。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措施:以征收粮食
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失败),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新经济政策中哪些内容体现了“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内容: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作用: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材料三 1928—1940年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 (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 551 18.21 7 330
1940年 1 831.7 16 592.3 27.15 9 564
增幅(%) 330.89 367.26 49.09 30.48
[探究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1928—1940年苏联工、农业的发展概况。指出这给苏联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在此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发展
模式
答案:概况:工业和农业都在增长,但是工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农业。变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但造成了苏联产业结构的失衡。模式:苏联模式。
1.(2022铜仁)《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一书中提道:“与其说是一种退却的政策,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的政策,即回归到正常的经济秩序中来的政策,回归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的政策。如果从更深层面来讲,可以说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是
(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C.推行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2.从苏联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A.67年 B.68年
C.69年 D.70年
3.(2022滨州)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
3.7%攀升到1937年的13.7%,数据说明了(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苏联工业总量超过美国
D.苏联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C
B
4.“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A
5.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优待。从1929年起,苏联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巩固和发展。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
年份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1普特=16.380 5千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到1921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答案:(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概括1921年到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答案:(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原因:社会相对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三回答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是怎样的态度。
答案:(3)苏联模式。
(4)赞赏(肯定)。
7.(2023自贡)《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D.采取计划经济体制
B
8.“在斯大林看来,苏联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为了打破这种包
围,苏联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必须既能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品,更能生产各种生产资料,包括机器。落后的苏联更需要发展经
济,以避免挨打。”为“避免挨打”,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进行工业化建设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
9.(2022长沙)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C
10. (2022成都)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A
11.“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苏联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C
12.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此苏联开始大规模地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由此可知,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服务于工业化需要
D.调整农轻重产业比重
C
13.“从经济上来看,它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政治上来看,它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从对外关系上来看,它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与这段话相符合的选项是(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维埃政权
B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
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什么政策 该“办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斯大林说,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实现工业化的观点。
答案:(2)观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材料三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投下怀疑目光,而苏联计划经济在这个时期取得不凡成就,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
联观摩,如纪德、罗曼·罗兰等,而中国亦有胡适等人。
(3)材料三中苏联计划经济“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哪些“不凡成就”
答案:(3)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谢谢观赏!(共38张PPT)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
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目标素养 知识框架
1.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导火线和过程。(时空观念) 2.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史料实证) 3.通过战争交战双方的目的,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解释) 4.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理念。(家国情怀)
【重点】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影响。
【难点】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在两次 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
争夺。
2.形成
(1)1882年,德国、 和意大利组成 。
(2)20世纪初, 国、法国、俄国建立起 。
3.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工业革命
奥匈帝国
三国同盟
英
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索: 年6月28日 事件。
2.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 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扩大: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 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914
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
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战场范围:战争主要在 战场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著名战役:1916年的 ,法军挫败德军进攻。战役异常惨烈,伤亡重大,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影响战争进程的事件
(1)1917年, 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欧洲
凡尔登战役
美
(2)1917年,俄国爆发 ,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结束: 年11月, 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 战争。
6.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7.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在战争中使用。
十月革命
1918
德
同盟国
帝国主义
8.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
洲的优势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
国家的民族觉醒。
欧
殖民地半殖民地
史料实证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解读]巴尔干半岛素有“火药桶”之称,巴尔干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扼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欧洲列强为争夺巴尔干地区,相互之间矛盾尖锐,巴尔干地区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火星”指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唯物史观
正确认识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是塞尔维亚人进行的一次政治暗杀行动,其本意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却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明个人恐怖行为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重难总结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矛盾的进一步加深,使原本紧张的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
(3)直接原因(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2.如何看待美国的参战。
(1)1917年,战争已进行两年多,双方都已精疲力竭,此时参战,实际上是坐收渔人之利。
(2)美国参战,使协约国一方势力大增,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探究1]图一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为什么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答案: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探究2]列强对抗的结果,是形成图二的对峙形势图。图二中德、奥、意组成的三角形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
答案:同盟国(三国同盟)。
[追根溯源]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占世界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占世界工业产量位次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探究3]请你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揭穿谎言]
材料三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
振奋的旅行”。
[探究4]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可以用一个战例来
说明)。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历时4年多,持续到1918年
11月,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这次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
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战争审判]
材料四 有人这样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受到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探究5]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对战争的双方来说都
是非正义的。
[期盼和平]
材料五 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探究6]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答案: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珍爱生命,反对战争;加强合作交流,谋求
共同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
务。”该同盟是(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B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密布着战争的乌云。这两大集团的核心国家是( )
A.意大利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奥匈帝国和俄国
D.德国和英国
D
3.(2023日照期末)如图,这幅国际政治漫画的“ ”处,应该写的文字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协约形成 D.凡尔登战役
B
4.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
①恐怖活动会威胁世界和平 ②刺杀行动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③恐怖主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④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拯救民族危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A
5.(2023烟台期末)20世纪初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A.英国和德国 B.德国和法国
C.法国和奥匈帝国 D.德国和俄国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殖民地的争夺促成了互相冲突的两大联盟的形成,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1)材料一中的“两大联盟”分别指哪一集团
答案:(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材料二 1914年6月28日的刺杀事件是德国和奥匈帝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战争历时4年多。
(2)材料二中的“刺杀事件”具体指哪一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2)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有6 500万人参战,1 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 000万左右的人受伤。其中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的一场战役伤亡非常惨重,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3)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
(4)通过三则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3)凡尔登战役。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不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
7.(2023怀化改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B.1914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C.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8.(2022河北)如图所示历史现象( )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C
9.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同盟国。战争期间,协约国慷慨地提出将部分侵占的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 )
A.同盟国内部的矛盾尖锐
B.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C.意大利参战意图不明确
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
B
10.(2022重庆B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
A.战争的动机 B.战争的规模
C.战争的胜负 D.战争的后果
A
1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场战争( )
A.引发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D.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C
持续时间 4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
死伤人数 3 000多万
经济损失 3 400多亿美元
12.(2022抚顺、铁岭、葫芦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B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1)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无论是史学、国际关系学,还是政治学,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大致有这样几种心态:一、藐视敌人,认为本国统帅英明,士兵英勇,而敌国则统帅愚蠢,士兵懦弱,因此本国必胜无疑;二、战争正义,认为人类已经堕落,只有战争才能扫荡腐朽,净化风气;三、认为可以速战速决,只需要承受短暂的痛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四、放大敌国的恶意,认为它们要毁灭本国,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唯有战争才是唯一的解决手段;五、窗口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晚打不如早打。在这些心态的驱使
下,世界最终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战争的深渊。
(2)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的态度。
答案:(2)藐视敌人;战争正义;认为可以速战速决;放大敌国的恶意;窗口理论。
材料三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材料四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概括战争带来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3)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美国在战争中崛起,经济实力大涨。
(4)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
式解决国际争端;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