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 课件(6)

文档属性

名称 静女 课件(6)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5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3:25:1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诗经二首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据说是由孔子编定的。
《诗经》简介
体制
表现
手法
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风土之音(民间歌谣)
朝廷之音(宫廷乐曲)
宗庙之音(宗庙祭祀)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六义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
●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简介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两首
——静女
诵 读 要 领
  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 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多么 。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墙的角楼。爱:通“薆”,躲藏 。 见:通“现” ,出现。搔首:挠头。
踯躅: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1、这一节表现出男主人公去约会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激动、幸福的心情
2、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有什么反应?
--急得挠头,不知所措,非常焦虑。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箫管
炜:鲜明有光泽的样子。
说:通“悦”,喜悦。 怿:喜悦。
女:通“汝”,你。
1、两人终于见面,女子首先赠送男子什么东西?
--以彤管相赠。
2、小伙子收到礼物又有什么反应?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归:通“馈”,赠送。
荑:荑草。
洵:确实。
异:奇特。
匪:通“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草。
贻:赠送。
1、姑娘还送了什么给小伙子?
   赠小伙子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回来的荑草。
2、小伙子收到这个礼物的反应?
   小伙子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
诗歌鉴赏
阅读全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第一节哪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作用是什么?
2、二、三段主要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男青年的?
心理描写
3、从全诗看,作者由静女写到彤管、写到荑草,又写到静女,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把人、物、情巧妙融合起来,表现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表达男青年急切的心理
人物形象
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调皮、大胆的女子,敢于邀请男主人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来。
从诗歌内容就可以看出小伙子是一个十分憨厚、朴实、痴情的人。收到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巧妙地运用双关语赞美礼物和姑娘。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小 结
内容、主题:《静女》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爱情。
艺术手法:赋、重章叠唱、细节描写
格调(感情基调):轻松、活泼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