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三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三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7 20: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三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突破万有引力进入无垠太空是一个难题,但是都已经进入太空了,出舱岂不是应该像走出家门一样简单吗?这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每一位宇航员都经过了专业的训练,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毋庸置疑。每一次出舱,都是需要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两个“窗口”是考量的重要因素,分别是“宏观时间窗口”和“具体出舱时间窗口”。具体出舱时间窗口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那就离不开能源约束、空间环境、气象条件、天地作息这四大要素。
其一是能源约束,天和核心舱单舱飞行期间以及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一字构型飞行期间,为了不妨碍机械臂工作,太阳帆板暂时停止跟随太阳转动,需在合适的太阳入射角范围内,才能保障能源供应,因而对出舱活动窗口选择产生了约束。
其二是空间环境,根据南大西洋异常区特点以及我国舱外航天服屏蔽能力实际,结合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暴发生概率预测结果,避开空间天气事件,并进一步根据空间站组合体运行轨道,对出舱活动窗口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其三是气象条件,太空中的出舱任务能否圆满完成,与地球上的气象因素也有着巨大的关系,因为出舱活动期间,控制中心和航天员之间由中继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由于中继传输数据量很大,需要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雨衰(电波进入雨层中引起的衰减)影响导致天地通信受到干扰。
其四是天地作息,空间站大约每90分钟就会经历一轮“日夜交替”为了保障航天员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好选择北京时间的白天进行出舱活动。
(摘编自北京科学中心《航天员完成一次太空漫步,总共分几步?》)
材料二:
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地球是人类的生命摇篮,当人类走出摇篮,又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存呢?中国航天人又利用了哪些黑科技来保障3名航天员的“荒野求生”顺利进行呢?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载人航天计划,形式和任务都不一致,但是这些计划都会面临一个基础问题:人类如何实现在太空中生存?太空扔给人类的可是一道“致命题”。太空中的环境极为恶劣,一旦脱离了地球引力和磁场,微重力和辐射将是航天员面临的大麻烦。微重力会使得航天员的体液积聚在头部,这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真空环境无法提供氧气,还有大量的射线。试验表明,长期空间辐射会损害动物的认知功能,若想在太空的极端环境生存下去,首先要有一个密闭舱系统,这个密闭舱系统要能够很好地防辐射,并在里面制造一个适合的空气压力。
有了基础的环境保障之后,人类的生存还缺少一定的物质,并且人类生存还会产生一定的废物,需要物质条件保障系统把产生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中国采用的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方式是把植物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和人体及动物排泄物进行混合,让好氧生物发酵,保证系统的物质平衡。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都不同,但是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大家首先会想到氧气,没有氧气便无法呼吸。再就是水,缺失了水,人类也无法长时间存活。接下来是食物,科学家以成年男性为例,计算了一名航天员在太空待1年所需要的物资重量大概是6吨,如果只考虑从地球携带这些物资,不仅要面临高额的成本和技术难题,而且对航天员的生命也是一种严重威胁。因此只能原位循环再生,这就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地球生物圈有一个物质循环,这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一直循环再生。人类去到太空,可以参考地球的生态系统,在空间站内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与地球自然的生态系统不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后天围绕人的需求建立的,所以人是主宰和控制者。这个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载人航天计划必须攻破的关键技术。2014年,我国首次长期多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顺利完成,3人在基地试验系统里生存了105天。到2018年,我们国家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
105天的试验中,首席科学家刘红和她的团队在试验基地种植了21种作物,同时在试验中进行动物的培养。团队筛选出黄粉虫,并用秸杆通过生物转化来培养黄粉虫,其可以提供人类动物蛋白和动物油脂;同时筛选出适合在密闭系统中培养的微生物,来进行废物处理。“月宫一号”首次实现了“人-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之前的生态系统也只是实现了人和植物的两生物链环系统。
(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馆《太空版“荒野求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太空中航天员具体出舱活动窗口的选择,会受到能源约束、空间环境、气象条件和天地作息等四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B.为了避免受到雨衰影响导致天地通信受到干扰,宇航员的出舱活动应尽量在北京时间白天且气象条件良好时进行。
C.在太空活动中,物质循环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处理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维持密闭舱系统的可持续性。
D.生物再生保障系统已在突破“人-植物”两生物链环局限方面取得进步,实现“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的生态系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太空探索中,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科研团队的综合策划与安全保障同样也是任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B.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不能脱离密闭舱系统,因为该系统不仅能有效防辐射,还能在舱内营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空气压力环境。
C.在太空生存所需的物资重量巨大,而且目前仅能依赖从地球携带,难度大。因此,原位循环再生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至关重要。
D.“月宫一号”试验成功实现了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标志着人类太空生存技术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为未来太空探索奠定基础。
3.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直接支撑“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挑战”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长期居住在太空的人会出现渐进性骨质流失,但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每天仅花半小时锻炼,可以消除对抗肌肉萎缩的影响。
B.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虽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数据,但在火星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探测器的维护和生存面临着极大困难。
C.飞船舱内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会与人内脏产生剧烈共振,直接威胁航天员生命。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后,火箭突然与飞船强烈共振,持续26秒。
D.随着卫星通信系统的完善,人们享受到便捷通信服务,但太空中高辐射和极端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卫星寿命和性能构成严重威胁。
4.材料二前两段中使用了“荒野求生”“致命题”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论述效果。(3分)
5.我国力争把地球环境“搬上天”,为航天员撑起生命“保护伞”,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在太空中,我国在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生存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藕香榭蟹宴
曹雪芹
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棵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烫酒。贾母喜道:“这茶想的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枕霞阁’。我那时像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明儿越发无礼了。”贾母笑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
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头次让薛姨妈。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凤姐便奉与贾母。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史湘云陪着吃了一个,就下座来让人。又见凤姐走来道:“你不惯张罗,你吃你的去。我先替你张罗,等散了我再吃。”湘云不肯,又令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平儿去坐。鸳鸯因向凤姐笑道:“二奶奶在这里伺候,我们可吃去了。”凤姐儿道:“你们只管去,都交给我就是了。”说着,史湘云仍入了席。凤姐和李纨也胡乱应个景儿。凤姐仍是下来张罗,一时出至廊上,鸳鸯等正吃的高兴,见他来了,鸳鸯等站起来道:“奶奶又出来作什么?让我们也受用一会儿。”凤姐笑道:“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驾鸯笑着忙斟了一杯酒,送至凤姐唇边,凤姐一扬脖子吃了。平儿早剔了一壳黄子送来,凤姐道:“多倒些姜醋。”一面也吃了,笑道:“你们坐着吃罢,我可去了。”鸳鸯笑道:“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我不拿腥手抹你一脸算不得。”说着赶来就要抹。凤姐儿央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儿罢。”琥珀笑道:“你们看看平丫头,没有吃了两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平儿手里正掰了个满黄的螃蟹,听如此奚落他,便拿着螃蟹照着琥珀脸上抹来,口内笑骂:“我把你这嚼舌根的!”琥珀也笑着往旁边一躲,平儿使空了,往前一撞,正恰恰的抹在凤姐儿腮上。凤姐儿正和鸳鸯嘲笑,不防唬了一跳,嗳哟了一声。众人撑不住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凤姐禁不住笑骂道:“吃离了眼了,混抹你。”平儿忙赶过来替他擦了,亲自去端水。贾母那边听见,一叠声问:“见了什么这样乐,告诉我们也笑笑。”鸳鸯等忙高声笑回道:“二奶奶来抢螃蟹吃,平儿恼了,抹了他主子一脸的螃蟹黄子。”贾母和王夫人等听了也笑起来。贾母笑道:“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鸳鸯等笑着答应了,高声又说道:“这满桌子的腿子,二奶奶只管吃就是了。”凤姐洗了脸走来,又伏侍贾母等吃了一回。
贾母一时不吃了,大家方散,都洗了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看鱼的。王夫人因回贾母说:“这里风大,才又吃了螃蟹,老太太还是回房去歇歇罢了。”贾母听了,笑道:“正是呢。我怕你们高兴,我走了又怕扫了你们的兴。既这么说,咱们就都去罢。”回头又嘱咐湘云宝钗二人说:“你两个也别多吃,吃多了肚子疼。”二人忙应着送出园外,仍旧回来,令将残席收拾了另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母对藕香榭环境颇为满意,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雅,更是因为这里的布局和设施都显得细致周到,体现了主人的用心。
B.湘云念的对联,既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又触动了贾母的情思,使她回想起自己的年少往事,从而增进了情感交流。
C.贾母提议回房休息,既是因为她怕风大吃了螃蟹受寒,也是因为她不想扫了大家的兴致,体现了她对晚辈的体贴和照顾。
D.选文以众人到藕香榭赏桂、吃螃蟹为主要事件,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渲染,全面展现了封建大家族日常生活场景。
7.关于文中第四段“吃螃蟹”场景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描绘剥蟹壳、分享蟹肉以及准备豆面洗手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蟹宴的热闹和精致。
B.蟹晏的座位安排精心考究,主客、长幼、尊卑之间有所区分,体现了封建礼教与等级观念深深植根于贾府之中。
C.湘云表现出的谦让与体贴,与王熙凤的张扬形成了对比,凸显了作者的情感褒贬倾向。
D.该段语言生动有趣,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对话描写展现吃蟹的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8.请结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分析其在这场宴会中的作用。(5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家族·传统·情感。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之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坐与语,公大悦。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
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选自《说苑·臣术》,有删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摄衣冠A谢曰B婴虽不仁C免子D于厄E何F子求绝之G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这里是“整理”的意思,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摄乎大国之间”的“摄”词义不同。
B.“征”这里是“征召”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里“征利、拒谏”的“征”词义不同。
C.“具”这里是“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里“具告以事”的“具”词义相同。
D.“以”这里是“并且”的意思,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申之以孝悌之义”的“以”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担任齐相后,国君对他说到的事,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君王命令行事。
B.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入自己的内室。过了很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他绝交。
C.秦穆公从百里奚对待牛的态度看出他是个君子,便把他留下来,最终百里奚做了上卿。
D.公孙支了解到秦穆公思考深刻周到的原因后,当即向秦穆公祝贺并表示要让位给百里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2)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
14.结合材料,谈谈晏婴和公孙支在面对人才时有哪些相同的美德?(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高仲本喜相见
黄庭坚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是后凋松。
闲寻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似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樽相属要从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为酬答诗。前两联叙写了与朋友的两次相见,并对其高尚的节操给予了赞扬。
B.颈联诗人劝导朋友闲暇时看书也要多加体味,不可安于慵懒,到老还寄人门下。
C.尾联诗人向朋友发出热情的邀约,等雪过天晴再相聚,边饮酒边谈论诗文书法。
D.这首近体诗语言流畅自然,读来感人至深。比喻手法的使用,生动、有韵味。
16.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雪拥蓝关马不前”与本诗都写到了“雪”这一意象,请比较分析其在两首诗中作用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与《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描绘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燕国败亡的原因时说:“ , ”,指出任用刺客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3)古人写诗经常用猿鸣渲染氛围,抒发哀怨愁苦之情,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从“龙年战袍”到“春季第一条裙子”,马面裙火爆“出圈”。马面裙的 A 让国内演出表演服饰加工重镇山东省曹县再次备受关注。无论是走上T台、进入剧场,用于展示和表演,还是现身于公园、庙会,出现在普通人通勤逛街、走亲访友的场合,“新中式”服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场景中。
②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的“新中式”风格,活跃于年轻人的生活中,正在向大众流行演变。服装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新中式”似乎与当下年轻人对于个性美的追求 B 。年轻人对中式美学的认可和喜爱背后,是更坚定的文化自信。③中式审美的回归,不仅让大众日常穿搭更丰富、个人价值表达更多元,而且比大众服饰看起来更精致、更古朴、更典雅。④穿上它,仿佛正在赶赴一场国风盛宴,与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古今之约”中激荡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未来,新中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意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C ,需要以各种全新的方式去演绎、诠释和融合,需要更多人去参与、热爱与传播。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出”与文中加点的“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李氏家族出了不少诗人。 B.不出三年,我们厂的效益一定翻两番。
C.这面蒸馒头出数。 D.在工作中干出好成绩。
20.“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食品多元化是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让美味的食品更健康、让健康的食品更美味,已成当下趋势。而未来食品正是风味和健康双导向的。
__①__?是对传统食品、现代食品的发展,体现着未来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任务是解决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问题,核心内容包括植物基食品、食品感知、智能制造,替代蛋白、精准营养以及食品安全。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食品将会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更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的发展要实现食品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风味是感性的享受,__②__。对食品工业企业来说,在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的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培育符合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从而构建出食品工业产业设计健康功能产品、打造健康生产工厂、做好健康食品供应链,形成高品质、高价值、优服务的现代化可持续未来食品产业体系。
目前,__③__。如婴幼儿食品中除婴幼儿奶粉开发比较好外,其他婴幼儿食品的研发生产不容乐观;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但适合老年人吃的老年食品研发生产不太充分,口味口感方面针对性不足;对饮食有要求的糖尿病、痛风患者,真正实现健康与风味兼具的食品并不多。
食品创新是全方位的,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制定完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包括支持性和监管性政策等,引导全社会、全行业朝着健康食品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共识。同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与健康食品体系相协调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更是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思虑的重要环节。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简述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马克思
材料二: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淘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责任与担当”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木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三市联合期末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材料一中提到“需要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雨衰(电波进入雨层中引起的衰减)影响导致天地通信受到干扰”,但并未提及“出舱活动应尽量在北京时间白天进行”。雨衰影响的是中继传输的数据量,与是否是北京时间白天无关。而且,材料一中也仅提到“为了保障航天员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好选择北京时间的白天进行出舱活动”,这是出于航天员精神状态的考虑,并非为了避免雨衰。
2.[答案]A[解析]B项,“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不能脱离密闭舱系统”错误。实际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包括出舱活动,是在密闭舱外部进行的。C项,不只是所需物资重量大,原文中还明确指出了从地球携带全部所需物资的难度大、成本高,从而强调了原位循环再生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性。且材料中并未说明“仅能依赖从地球携带”,只是说如果这样做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提出了原位循环再生的解决方案。D项,“月宫一号”实现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是首次,但并不能标志着“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虽然重要,但表述过于夸大其意义。
3.[答案]C[解析]C项,明确指出了太空环境中的某种因素(低频振动)对航天员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挑战”的观点。A项说明了太空环境对人体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指出了应对措施,因此它并没有直接强调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B项讲的是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环境下面临的困难,虽然火星环境也属于太空环境的一部分,但此选项更侧重于探测器而非人类的生存挑战。D项虽然显示了太空环境的严酷性,但提到的是太空环境对卫星的影响,并未直接关联到人类的生存问题。
4.[答案]①增强了论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太空环境的恶劣和航天员面临的挑战。②强调了太空环境的危险性和航天员的生存难题,进一步凸显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性以及航天员的英勇无畏精神。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和成果。[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材料二的前两段中使用了“荒野求生”和“致命题”等词语,这些词语在论述中起到了多方面的效果:①增强了论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通过使用“荒野求生”这样的词语,作者将太空环境比作荒野,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存挑战则如同在荒野中求生。这种比喻使得原本抽象、复杂的太空环境和生存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感受。②强调了太空环境的危险性和航天员的生存难题:“致命题”这一词语直接点明太空环境的危险性,暗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每一次任务都可能面临生死考验。这样的表述不仅强调了太空探索的艰巨性和航天员的英勇无畏,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航天科技在保障航天员安全、解决生存难题方面的重要性。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使用这些富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词语,作者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读者会想要进一步了解航天员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求生的,以及中国航天科技是如何发展和应用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和成果。
5.[答案]①研发密闭舱系统:提供可以防辐射且空气压力适宜的环境,确保航天员的基本生存条件。②物质循环与废物处理:通过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如好氧生物发酵,维持太空舱内的物质平衡。③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模仿地球生态系统,利用生物技术实现氧气、水和食物的再生,减少对地球的物资依赖。[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依据材料二中的描述,“若想在太空的极端环境生存下去,首先要有一个密闭舱系统,这个密闭舱系统要能够很好地防辐射,并在里面制造一个适合的空气压力。”这说明了密闭舱系统在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二,“需要物质条件保障系统把产生的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让好氧生物发酵,保证系统的物质平衡。”这一点揭示了如何通过物质循环和废物处理来维持太空环境的稳定。材料二中提到,“因此只能原位循环再生,这就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这表明了生物再生技术在太空生存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供基本生存物资方面。
6.[答案]B[解析]A项,“更是因为”给原本平等的两个因素“环境优雅”与“布局和设施周到”之间强加了主次关系,而原文并未明确表明布局和设施的周到是更主要的原因。B项,湘云念出的对子,既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且这一行为触动了贾母的回忆,增进了与大家的情感交流,与原文内容相符。C项,原文中王夫人因担心风大,贾母吃了螃蟹可能受寒,所以建议贾母回房休息。贾母听后接受王夫人的意见,表示同意,而不是“贾母提议回房休息”。D项,“全面展现了封建大家族日常生活场景”说法错误。选文只是描述了众人在藕香榭的一次聚会活动,虽然涉及了生活中赏桂和吃螃蟹的情节,但并不能说全面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场景。
7.[答案]C[解析]“凸显了作者的情感褒贬倾向”错误。史湘云的谦让和懂事,以及凤姐的张扬,都是对她们各自性格特点的描绘,这些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文本主要是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来丰富故事情节,增添文本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并没有明确表现出作者对史湘云和风姐行为的褒贬态度。
8.[答案]①她幽默诙谐,烘托了轻松氛围。通过插科打诨、逗乐长辈,活跃了宴席的气氛,使得整个场合更加轻松愉快。②她思虑周全,协调了众人之间的关系,也使各人物形象真实而生动。在宴席上不仅能照顾到长辈的感受,也顾及到了小姐丫鬟的情绪,让大家都感到舒适自在。③她精明能干,在宴席上不辞劳苦地张罗照应,顾全大局,使得整个宴席更加有序、顺利进行。推动了情节发展,充当了连接各个事件和场景的纽带,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评分细则](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本题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王熙风在宴席上的作用。首先,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王熙风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等。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她在宴会上的言行举止来体现。其次,根据文本中的具体语句,分析王熙凤在宴席上的作用:如文中提到,“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这段话是王熙凤在逗乐贾母,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提及贾母小时候的趣事,不仅让贾母笑得开心,也活跃了整个宴席的气氛,使得场合变得轻松愉快。再如文中描述,“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头次让薛姨妈。二次的便与宝玉。”这里可以看出,王熙凤不仅照顾到长辈如薛姨妈和贾母,也顾及到宝玉等年轻一代,通过她的周到服务,协调了不同辈分和身份之间的关系,让大家都感到舒适自在。再如文中写到,凤姐仍是下来张罗,一时出至廊上。以及后面平儿不小心将螃蟹黄抹到凤姐脸上后,她并未生气,反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小插曲,之后继续“伏侍贾母等吃了一回”。这些描述都展现了王熙凤在宴席上不辞劳苦地张罗照应,不仅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也确保了整个宴席的有序和顺利进行。最后,分条作答即可,注意语言简练。
9.[答案]①“家族”角度:选段以蟹宴为背景,生动展现了贾母与家族众成员欢聚一堂的情景,衫显了家族的紧密与稳固。②“传统”方面:文中通过描述“藕香榭”的建筑、宴席布置及吃蟹习俗,彰显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仪、节令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性。③“情感”角度:文中对人物间的情感交流进行了深入细腻的描绘,如贾母对家族成员的慈爱,凤姐等人的恭敬与体贴,以及家族成员间的欢笑与互动,有利于增进家族成员的感情。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从“家族·传统·情感”三个角度出发,分析选段中所体现的深层含义。这三个角度恰恰涵盖了文本中最为核心的主题。进行文学短评,不仅考察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要求能够从不同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体现了高考语文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要求。我们需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进行深入解析:①“家族”角度:文中提到“贾母与众人共享蟹宴的场景”,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家族团聚的象征。例如,当贾母询问哪里赏桂好,王夫人回应“凭老太太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体现了对家族长辈的尊重和顺从,这是封建家族中尊老爱幼、和睦团结的一种体现。而凤姐的殷勤和体贴,如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以及她亲自为贾母剥蟹肉,都显示了家族成员间的互助与和谐。这种家族氛围,通过细致的互动,展现了封建大家族内部的深厚情谊和稳固的关系。②“传统”方面:文中对“藕香榭”的描述,如“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致和美感,还反映了古人对于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共生的传统理念。而宴席的布置,如“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烫酒”,以及吃蟹的习俗,都体现了吃饭座次的古代礼仪和饮食文化的讲究。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文化背景,还突显了古代中国对于礼仪、节令和饮食文化的重视。③“情感”层面:文中多处描绘了人物间的细腻情感交流。例如,风姐对贾母的体贴入微,如“凤姐一扬脖子吃了……笑道:‘你们坐着吃罢,我可去了'”,不仅体现了她对长辈的尊重和关心,还显示了家族成员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节,更是维系家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此外,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与扶持,如史湘云让座、平儿为凤姐擦脸等,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家族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10.[答案]BCE[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解析]本句句意是“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晏婴尽管算不上善良宽厚,可是也曾经将您从危闲中解救出来,您为何这么快就请求绝交呢?’”“曰”,翻译为“说”,其后要断开;“婴虽不仁”与“免子于厄”之间是转折关系,需要断开;“何子求绝之速也”是完整的疑问句,不需要断开。
11.[答案]C[解析]“词义相同”错误。准备/全部,都。A.整理/夹处。B.征召/求。D.并且,连词/用,介词。
12.[答案]D[解析]D项中“当即”表述错误,据原文可知,第二天公孙支才请求让位给百里奚。
13.[答案](1)越石父有才干,当时正在囚禁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他,便解下坐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来,并用车载他回家。[评分细则](“缧绁”1分,“涂”通“途”1分,“左骖”1分,句意1分。)
(2)现在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福分,却使我失去让贤的福分,难道可以吗?请您(成全我)也让:我得到它吧![评分细则](“既”1分,“禄”1分,“致”1分,句意1分。)
14.[答案]共同的美德有:①惜才:材料一晏子遇到了被囚禁的越石父并予以解救;材料二公孙支得知秦穆公得到人才后想要让位给百里奚。②谦逊:材料一晏子无意中怠慢了越石父,经解释后待他为贵宾;材料二公孙支得知秦穆公得到人才后,随即向他祝贺,最后坚持让出上卿之位。
[评分细则](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本题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晏平仲,名婴,是莱地夷维人。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由于节俭又能努力做事而被齐国人尊重。
做了齐相以后,吃饭不用两道肉食,侍妾不穿丝织品。他在朝廷上,国君说的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他便秉公而行。国君有道的时候,他便服从命令;无道的时候,他便斟酌而行。正因为这样,他连续三朝名声都传闻于各国诸侯。
越石父有才干,当时正在囚禁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他,便解下坐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来,并用车载他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入自己的内室。过了很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感到震惊,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晏婴尽管算不上善良宽厚,可是也曾经将您从危困中解救出来,您为何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了伸张。当我正在囚禁之中,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先生既然已经受到感动醒悟而把我赎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我还不如仍在囚禁之中。”晏子于是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材料二:
秦穆公派商人运盐,向商人征聘,商人用五张羖羊皮买了百里奚,让他赶盐车来到秦国。秦穆公验看盐时,看到百里奚驾车的牛很肥,问:“负担很重,道路遥远,而且险阻又多,可是你的牛为什么还能这么肥壮呢?”百里奚回答说:“我按时喂料饮水,使用时不残暴,遇到险阻时,用身体或在前或在后帮着拉车推车,所以牛才肥壮。”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个君子,便让执事官吏为他准备洗澡洗头,穿衣整冠,并坐下来与他交谈,秦穆公非常高兴。有一天秦穆公和公孙支谈论政事,公孙支感到很不安,说:“君王耳聪目明,思考深刻周到,大概君王得到圣人了吧?”秦穆公说:“是的,我欣赏百里奚的言论,他就像圣人一样。”于是公孙支就回家取来一只大雁,祝贺说:“君王得到了国家的圣臣,请让我为国家祝福。”秦穆公没有拒绝,拜了两拜,就接受下来。
第二天,公孙支就退出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说:“秦国地处偏僻,百姓孤陋寡闻、愚昧无知,这就是国家危亡的根本原因。我自知才能不足以处在他的上位,请允许我将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吧。”秦穆公不答应。公孙支说:“您没有通过宾相的礼仪,就得到了国家的圣臣,这是您的福分;我见到贤才而让上卿之位,这是我的福分。现在您已经得到了这样的福分,却使我失去让贤的福分,难道可以吗?请您(成全我)也让我得到它吧!”秦穆公还是不答应。公孙支说:“我没有才能而居处上卿的位置,这是您违背了伦常。由于我缺乏才能而使您违背伦常,这是我的过错啊。任用有才能的人而辞退没有才能的人,这是您的英明。如今我居于上卿之位,不仅毁坏了您的美德,也违背了做臣子的品行,我将要逃走。”秦穆公才接受他的请求。因此百里奚官居上卿之位治理国政,公孙支作为次卿来帮助他。
15.[答案]B[解析]“到老还寄人门下”说法错误。诗中的意思是“一直寄人门下,这样久了料想你会变得更慵懒。”这体现了对朋友的鞭策。
16.[答案]①同:两首诗中的“雪”都突出雪大,都凸显了天气的寒冷。②异:韩愈诗中: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借景抒情,写大雪封锁了道路,突出行路之艰难。也暗喻政治气候的恶劣。黄庭坚诗中:大雪覆盖了荆州城,非常高兴能够再次与友人相逢。写雪点明了两人重逢的时间,以冬天严寒的寂寥反衬重逢的喜悦。
[评分细则](答出“同”给2分,答出两首诗中的“异”分别给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2)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谢公宿处今尚在 禄水荡漾清猿啼 示例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6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第(3)题为开放型试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18.[答案]A:供不应求(风靡一时)B:不谋而合C:生生不息(异彩纷呈、光彩夺目、历久弥新)
[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解析]A处,原文提到“让国内演出表演服饰加工重镇山东省曹县再次备受关注”,可见对于马面裙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服饰加工重镇再次受到很大关注,填“供不应求”就十分符合语境。同时,前文提到“马面裙火爆‘出圈’”,可见马面裙非常受大众欢迎,也可以填“风靡一时”。供不应求: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形容某种事物的需求量很大,但供应不足的意思。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B处,因为文中提到了新中式风格与年轻人的个性美的追求体现出一致性,填“不谋而合”符合语境。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C处,是突出传统文化未来的结果,结合全文,可见传统文化未来应当是不断发展且越来越好,可填“生生不息”、“异彩纷呈”“光彩夺目”、“历久弥新”,皆符合语境。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光彩夺目:指光彩鲜明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显价值。
19.[答案]D[解析]A.产生。B.超出。C.显得量多。D.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
20.[答案]A[解析]这句话起到总领下文,引出马面裙的作用,因此放在①处最合适。第一段段尾提出“新中式”与第二段段首连接紧密,故放②处不合适。③④两处前后语境相连贯,此句加在中间不合适,故排除。
21.[答案]①未来食品是什么②健康是理性的追求③特定人群营养健康食品还较匮乏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22.[答案]食品创新不仅需要从制度层面形成共识,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还需相关部门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评分细则](共5分,要包含递进关系,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3.[作文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马克思的观点强调青年人应该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甚至人类利益结合起来。材料二出自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涉及到的人物皆胸怀天下,勇于担当。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看,就是要求人们,尤其是青年人要有更宽广的胸怀,更高远的眼界,将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结合起来,实现完整价值。文章要联系社会现实,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参考立意]1.既许家国也全热爱2.青年之志家国天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