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 学科素养
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把握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理解近代以来世界不同时期的贸易特点及其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全球贸易发展的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结合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知识点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1)背景: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形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3)表现
①贸易扩大: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美洲和欧洲之间产品相互交流。
②股份公司: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4)影响: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后
(1)原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3)影响:世界贸易额增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3.世界贸易曲折发展:冷战结束前
(1)阻碍因素
①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美苏冷战:二战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2)推动因素: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4.世界贸易加速发展:冷战结束后
(1)原因
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②冷战的结束。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表现
①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长。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知识点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
(1)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各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表现
(1)茶文化
①特点:中国的饮茶风俗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②具体表现
16世纪以前 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 以后 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英国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
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茶文化创新 “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2)服饰变化
①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②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
①传入: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②传播: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文化产品
①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②表现: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情境再现] 挖教材
1.阅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摘自教材P55):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世界贸易的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即股份公司。
2.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示意图(15世纪末—17世纪)”(摘自教材P56):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被称作“海上马车夫”?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荷兰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掌握着海上商业霸权。
[构图解史]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见教材第56页·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
·见教材第57页·
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提示:(1)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
(2)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3)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
(4)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情境再现] 挖教材
3.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摘自教材P58)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中国茶传播到欧洲,欧洲国家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
[知识延伸] 茶叶对西方的影响
(1)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的茶文化对欧美等地的日常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并引发了欧美大陆的“中国热”和东方文明在西方的生根发芽。
(2)茶叶推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茶具的使用。
(3)茶叶贸易带去了中国的礼俗、情操、修身、养性等,茶叶被赋予了诸多精神上的内涵,并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体系。
(4)伴随着中西茶叶贸易的进行,在政治、经济领域引发了一些历史现象和事件,使得“茶叶的世纪”更加丰富多彩。
[拓展提升] 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研习1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探究1] 材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答案:名称:新航路开辟。
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材料二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最早产生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改编自《早期经济全球化》
[探究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及其理由。
答案:贡献:英国推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理由: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率先进行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三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探究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
答案: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
全球贸易
(1)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全球贸易形成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①原因: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英国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中心;政策上采取重商主义政策。
②表现:贸易整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增加;殖民地国家被卷入国际贸易中;商品结构开始转变;垄断海外贸易。
③特点: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贸易扩展的原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③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过渡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②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
③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
④欧洲、日本生产的恢复以及新兴国家的出现。
⑤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政策。
⑥GATT、WTO等组织的建立。
(4)21世纪初全球贸易发展的特点
①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
②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增强。
③全球贸易方式的网络化。
④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越演越烈等。
研习2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材料一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极其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实际上与中国文化同源,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摘编自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探究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特点:丝绸之路是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东亚文化圈相联系;茶文化的传播和宗教文化相交融。
意义: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
材料二 1912年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
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和工作为制定的标准。
[探究2] 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答案:特点:仿西式服装;要用国产衣料;以职业和工作为制定标准;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
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
1.中国茶与茶文化的世界性流动产生的影响
(1)改善各国饮食结构
茶已成为真正的世界饮料,在世界人民饮食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2)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的经济影响巨大,并催生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茶产业,诞生了世界茶叶贸易行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丰富人类文化礼仪
在新产生的茶文化中,东方茶文化较为典型的是日本茶道,西方茶文化较为典型的有英国下午茶。
(4)其他方面:对世界宗教、交通、军事、政治、外交、民族、语言、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领域均不同程度地打上了茶烙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茶痕迹。随着大量茶文献的出现,茶的内容进入了诗歌、散文、小说,并与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歌曲等艺术日益紧密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茶艺术。
2.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
(2)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愈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
(5)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6)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1.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发展,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但二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结束以及世贸组织成立,世界贸易又突飞猛进。
2.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国服饰变化也体现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1.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之间通过经济贸易加强了联系,A项正确;欧洲人要用白银从亚洲换回一些物资,说明亚洲还不是西方工业品市场,排除B项;除了掠夺美洲外,欧洲人还通过奴隶贸易掠夺非洲,排除C项;D项在题干中没有表现,排除。
答案:A
2.这一时期,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欧洲)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其衣橱也慢慢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欧洲的消费者可购买更多的家具、储物柜、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其最为富有的祖先。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商业革命的完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欧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生产力发展,故选D项。
答案:D
3.《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它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
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
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
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中民众饮茶的场面可知,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故选B项;从材料中的旅店人员来看,饮茶之风在下层社会也有,排除A项;材料与“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无关,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D项。
答案:B
4.对下面历史文物解释正确的是( )
A.清朝的时钟世界领先
B.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
C.时钟更有利控制农时
D.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
解析:注意图片注释中的关键信息“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故选B项。
答案:B
5.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B.世界各地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C.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
解析:据明朝中期对外贸易图可知,中国向澳门地区、日本、菲律宾出售丝绸、瓷器等产品,欧洲、日本、菲律宾的白银流入中国,这体现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故选A项。
答案:A
课时作业(十)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 )
A.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通过“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加强了与东南亚的经济贸易联系,故选B项;材料与“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合作机制日益完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产业互补的说法,排除D项。
答案:B
2.某著名作家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该作家主张( )
A.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解析:该作家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找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才能够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这意味着其主张全球化过程中不能抹杀民族性,反而应当立足民族化,C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在全球化中要强调民族性而非西方化,排除A项;B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C
3.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提高关税,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深刻的教训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合作的必要性,从而才有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故选B项。
答案:B
4.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顺应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D.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法律条款和法制化进程是相关的,该法律条款的规定表明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故选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世界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而非自由化,排除C项;D项在题干中并没有直接反映,排除。
答案:B
5.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
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
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
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大色拉与舶来西式炸猪排都是中西结合后深受上海人喜爱的饮食,说明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上海,并无其他地区,无法得出“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吸取外国特色并融合本土因素的饮食文化,与改变民众生活方式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传统菜系的地位,强调的是中西结合的菜系深受当地人喜爱,排除D项。
答案:B
6.近年来,美国利用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实力,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95%的电影、93%的电视剧、75%的英语电视节目和80%的书刊市场主要为美国文化产品所控制。这说明( )
A.全球化是文化冲突的副产品
B.国际文化旧秩序阻碍全球化
C.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对弱势文化产生冲击
解析:由材料中的“美国利用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实力,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可知,美国利用其强势文化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扩大其文化市场,故选D项;文化冲突是全球化的副产品,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文化旧秩序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是反映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排除C项。
答案:D
7.下图是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示意图(单位:%),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二战后,( )
A.世界工业生产能力逐渐下降
B.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逐渐下降
C.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日趋接近
D.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解析:图片显示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说明二战后,全球经济逐渐恢复发展,D项正确;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说明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能力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图片说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和制成品相比有所下降,但不能说明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逐渐下降,B项错误;图片没有体现“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日趋接近”,C项错误。
答案:D
8.下图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此图反映了( )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冲突加剧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1965—1995年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大,说明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从图片可知,1965—1995年期间,世界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为主,世界贸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加剧,D项错误。
答案:C
9.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解析:据题意可知,英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在内容和追求上不同,体现了英国与中国国情的差异,说明文化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故选D项,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D
10.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这反映出( )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
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
解析: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取名“孔子”并且是中国样式,民国的中山装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反映出中西文化相互影响,故选D项;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排除A项;中西文化交流,并非文化传承,排除B项;材料体现文化交流、互相吸收和影响,但并没有同质化,排除C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年 2.81 2.9
1840—1860年 4.84 3.5
1860—1870年 5.53 2.9
1870—1900年 3.24 3.7
1900—1913年 3.75 4.2
1913—1929年 0.72 2.7
1929—1938年 -1.15 2.0
1938—1948年 0.00 4.1
——摘编自姚曾荫主编《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项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一 时段:186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
因素:科技的进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说明:工业革命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大力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示例二 时段:1913—1929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迅速下降。
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政策。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扩军备战,导致地区动乱和世界局势的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双方深受战争的破坏,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倒退;由于战争给交战双方带来长期的心灵创伤,各国之间特别是交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难以立刻消除,严重影响世界贸易。
示例三 时段:1929—193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
说明:经济大危机使得世界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为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经济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势力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世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茶饮日益时尚化、大众化。
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质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3)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