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把握作品
内容和诗人情感
能力目标:品味揣摩诗句,提升
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正确理解陶渊明的思想,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初读诗歌
(1)题目包含了哪些信息,哪个字很重要? (2)围绕着这个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3)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构建这幅优美宁静的田园图? (4)诗歌语言华丽不? (5)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找出其一、其三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谈谈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特点,说说作品中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归处
归因
归
自然、和谐、
宁静、幽美
平静、质朴、
悠闲、愉快
田园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狗鸡、
村庄、炊烟
苏轼说
陶渊明的诗歌“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我们再看着八句哪些是奇句,奇在哪里?
精读分析 深入鉴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使用了数量词,改成“十一亩,十二间”好不?为什么?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闭上眼睛,你看到这里有什么颜色?
有人说陶渊明炼字功夫了得。你觉得叠音词用的好在哪里?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句话在哪里见到过?作者想说什么呢?
小结: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结内容和语言特色
品读感悟,体会陶渊明精神所在
他是从哪里走向田园的?他为什么归田园?
既然本性热爱自然,官场又黑暗,当初为什么去做官呢?他为什么又做不了官呢?
那么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真像他描述得那么美好吗?
归处
归因 官场
尘网 羁鸟、池鱼
归
自然、和谐、
宁静、幽美
平静、质朴、
悠闲、愉快
田园
方宅、草屋、榆柳、
桃李、狗鸡、村庄、炊烟
黑暗龌龊
束缚羁绊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粮
《归去来兮辞》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五柳先生传》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粗布短衣上打了很多补丁;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因为绝望,而决然离去
29岁第一次出仕,做到41岁任彭泽县令,这13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但却不断失望,中之绝望的13年。他此刻的凯凯不是主动的,是被迫的;不是甘心情愿的,而是非常无奈的。
内心孤独,仍坚守自我
虽然他对官场很决绝,但官场对他很温情,不断有人向他招手,赠以粱肉,并虚位以待。邻居劝他不要那么与众不同,妻子向他抱怨生活困顿,但他坚守自己的操守,至63岁死去,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饥饿的自由
现实生活如此潦倒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的抱怨,更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残酷,将田园生活写得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
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他生来不会逢迎世俗,进入令人失望的官场违背了他的本意,是误入尘网,是被困樊笼。回归田园才是顺应本性的生活,即使生活潦倒、困顿不堪,诗人也心满意得、无比欣慰。而他的诗歌正展示了其宁静丰足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超凡脱俗的高远志向,更是诗人人格超越自我的文字体现。
陶渊明的饥饿,是因为他的放弃,对金钱对名利对舒适的
生活,而这放弃又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由,身心能畅快的
呼吸。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安于物质之上,享
受精神的富足,从古至今能有几人?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心灵分享:
请以“我读出的陶渊明”为话题,写一段话,写出你对陶渊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