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2学情分析
高一理科班,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较弱,部分学生不喜欢读古诗,对古诗情感和主旨的理解不够深刻。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学时难点
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
导语
著名白酒“舍得酒”中广告词“智慧人生,品味舍得”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舍就有得。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舍官场、归园田,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来感受诗人的舍与得。
活动2【讲授】《归园田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著名白酒“舍得酒”中广告词“智慧人生,品味舍得”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舍就有得。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舍官场、归园田,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来感受诗人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三、诵读
1、先全班齐读
2、读准字音: 见幻灯显示
3、读准节奏:五言诗的节奏, 见幻灯显示,
我们先要理解字义才能更好地读准节奏。幻灯:理解字义
全班再齐读一遍。
4、听朗诵:听一遍录音,听时注意感受其节奏、语气。
5、读出感情:下面我们来配乐朗诵一次,这次要注意读出作者享受田园生活的愉悦之情。
四、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的问题来解读诗歌。
①从何而归 ②为何而归 ③归向何处 ④归去如何
五、朗读诗歌,寻找相关信息。
(一)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问:诗中哪些词是指官场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尘网、樊笼。比喻
问:把自己比喻成什么? 明确:羁鸟、池鱼
问: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解读“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一个“误”字,含蕴着诗人对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几多深刻体悟,对当时社会和官场的几多憎恶,对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几多反思!)
(二)为何而归?(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 性本爱丘山(原因)
· 守拙归园田(目的)
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诗人要选择做官呢?
明确:养家糊口的需要,儒家大济苍生思想的影响。但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选择舍官场、归园田,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也就是诗中所说:“守拙归园田”。
(三)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理解、鉴赏:
诗人归向田园后的生活怎么样?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问:沈德潜说“朴字见色,常字见奇……”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这段描写具有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动静结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明确:简陋、空阔、恬静、优雅,一片朦胧,一片宁静,一片和谐,这是一片美似仙境的田园,让作者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田园美主要体现在八句写景诗句上。美在何处?淡雅开阔: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蒙胧中透出一股绿意。这是一幅淡雅开阔的田园画。恬静幽邃: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自然和谐: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生机盎然:诗人描绘的这片田园,桃红柳绿,鸡鸣狗吠,一派生机,实在喜人。)
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四)归去如何?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五)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谈谈全诗如何体现了陶渊明的人格美?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这首诗是在陶渊明从彭泽县令任上挂印归家一年后写的。诗人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当官比作“羁鸟”“池鱼”,极为形象极为准确极为深刻地展示了诗人的人格美。诗人为了保住做人的尊严,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为了享受自由的生活,竟然把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佳去处——官衙,视为“尘网”“樊笼”,把读书人的最佳选择——当官,视为“羁鸟”“池鱼”,把脱离此“网”此“笼”获得自由作为最快意的事来抒写来歌唱,真是敢反历史潮流的英雄,可谓塑造自我人格的勇士。诗人的人格美还表现在他归家后,“开荒南野际”,躬耕自给,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田园美,歌颂田园美。这种自立于世的独立人格,可谓健全,堪称高尚;这种醉心田园、自然的高雅情趣和人格魅力,古往今来,倾倒了多少文人志士。如果能从陶醉渊明此后至去世的二十年的生活和诗文中考察解读诗人,我们会更加为诗人伟大的人格而激动不已。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六、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 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 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 淡泊名利
七、讨论:你赞成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吗?像陶渊明这样洞悉时世,不愿陷身浊泥潭,自善其身是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诗歌在今天学,有着怎样的意义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八、拓展:《归园田居》其二
从思想内容看,已不是单纯脱离官场的愉快心情了,而是写在农村的生产劳动生活了,已逐渐和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感情。
九、总结全文:
著名诗人、学者叶嘉莹女士说得好:“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汉魏六朝诗讲录》。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摒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精美诗文,而且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完美人格!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陶渊明的选择让他有了诗意的生活,希望我们也能在这纷扰忙碌的尘世中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过一种诗意的生活。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功利的世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
活动3【活动】《归园田居》
上课过程中结合了配乐朗诵,听名家朗诵等环节,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动4【练习】《归园田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练习题:(10分)
(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请补写出《归园田居》(其一)空缺的句子。(2分)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B、池鱼思故渊 渊:河流C、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 D、依依墟里烟 墟:废墟
3、“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请补写出《归园田居》(其一)空缺的句子。(2分)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3、“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4、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活动5【作业】《归园田居》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