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南雄中学 吴海生
位于庐山西麓,风光秀丽的九江城内。纪念馆现有馆、祠、墓三大主体工程,三面环山,一面临池,四组厅室,以朱桂迥廊串接,假山鱼池装点。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以及陶学研究成果和历展代名流咏陶书画等称列览。
陶渊明纪念馆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早死,少年时代生活贫困。青年时代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曾出任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83天,一日郡遣督邮至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随后辞官回家。这年他才41岁。从此过着躬耕自己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63岁时贫困而死。后代称他为“靖节先生”。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归隐之后,写了大量作品来表现农村生活,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朗诵指导
注意字的读音
注意句的停顿
感情基调的把握
语速不宜过快
初步阅读谈感受
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标题暗含的有效信息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明确:“尘网”、“樊笼”。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学生自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羁鸟”和“池鱼”自比,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眷念与向往。
(2)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一句说明陶渊明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难以接受,热爱的是田园生活。
“守拙”,一方面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
(3)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坚持。拙,本义笨,也作谦词,在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句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喜悦 。
(4)归去如何?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品味田园风光
品味田园风光
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品味田园风光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品味田园风光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主探究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
将课文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八句话用自己的话写一段文字。
作业
要求:1、用第一人称。
2、发挥想像和联想。
3、注意色彩的渲染,细节的设 置,并善于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4、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