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与诗歌体现的诗人形象
2、把握诗歌主题
3、掌握快速阅读理解诗歌的技巧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由初中升到高中,理解诗歌的形象、情感等,难度较大。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难度虽大,但对以后的学习有较大好用。
3重点难点
理解诗人形象,掌握快速阅读理解诗歌的技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明确方向
如何读懂诗歌 ——要“五看”
~一、看诗题,明类型(内容,题目的作用) 二、看诗人,明背景。(知人论世) 三、看注释,明诗意。(注释的必要性) 四、看感情,明主题(抓关键词句,尤其是感彩词) 五、看意象,明意境。
活动2【讲授】一、看题目,明类型
~归园田居-~田园诗
~内容:回归园田
~主题是什么?
活动3【活动】二、看诗人,明背景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开创了田园诗 诗体,是我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知人论世(背景)
~陶渊明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由于政治腐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活动4【活动】三、看注释,明诗意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 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村落、集市 尘杂:繁杂的事务 余闲:宽余的地方
~自然:自然界或田园生活。
活动5【活动】看感情(关键词),明主题
~请画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字词,明确诗歌主题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主题: 厌恶官场生活,热爱田园生活。
活动6【活动】思考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感觉)
~从何而归?
~从“尘网”“樊笼”中归
~为何而归?
~本性、守拙
活动7【活动】看意象,明意境
~归向何处?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近景:住宅简朴 幽雅美丽
~远景:村庄轮廓 模糊、炊烟袅袅。
~声音:更显出乡 间的宁静、祥和。
~简朴幽雅 恬静悠闲 和平安详
~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去如何?
~归去后自由、安逸、喜悦
活动8【活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具有怎样个性的诗人形象?请从文中找到依据,作具体分析。
~清高孤傲 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 固守纯真 恬淡超逸
活动9【活动】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固守纯真、恬淡超逸的诗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作者从小就喜欢田园生活,“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通过两种生活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热爱田园生活,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答题技巧:形象特征+分析+情感意义
活动10【活动】像陶渊明这样洞悉时世,不愿陷身浊泥潭,自善其身是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
~终其一生,诗人都不能忘怀于立善;但现实条件又让诗人无从立善。忧患太深,绝望到了极点,出路何在呢?…… 沧桑之后,诗人体悟到平淡自然之美。纵然不能立不朽功名,但只要存一审美之心,能于寻常生活中体会到意蕴和美,内心世界亦为富足完美,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艺术化生存。 体现到诗歌创作中,便是诗人在退隐之后,写出了众多优美的田园诗。其笔下田园风光,恬静自然,却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能于日常生活与寻常景物中体悟到美,是陶渊明的不可及之处。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也敏感于其对情感的淡化处理。而这根源于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北大·孟公绰《陶潜解读》)
活动11【导入】总结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