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歌行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3:47:1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曹 操
关于曹操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谥号魏武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曹操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得到发展。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有很大的启示。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朗读,思考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面对着美酒应当放声高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多?
人生好比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时光苦于太多!
慷慨激昂地高声歌唱,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
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只有美酒相伴。
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感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何以解忧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以、与、于、为、从、自”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当疑问代词(“何、谁、孰、焉”等)作宾语时,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够成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八句为第一节,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朝露”比喻“生命短促易逝”意蕴深刻,富有哲理。
曹操在统一天下的大业中,深感奋斗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忧愁慨叹。而这不是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忧”,而是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些青衣领的学子,使我心思慕之情连绵不断。
只是为了您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
群鹿呦呦鸣叫,呼唤同伴共食苹草。
我如果得到了嘉宾,定当凑乐设宴隆重款待。
作者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
得,故反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
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
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诗经》成句:
后引《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掇:通“辍”,停止。一说拾取
越、度:跨越。整句跨越乡间小道,指客人远 道来访
枉:枉驾,屈就
存:问候,探望
契:合。 阔:别
契阔:聚散。文中指久别重逢
谈宴:畅谈欢饮
比喻
明明如月:比喻贤才
何时可掇: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急切心情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皎洁在天的明月,什么时候才停止运行?
我的忧愤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
客人远道来访,屈驾前来探望。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惦记着往日情谊。
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南:名词做状语 向南
匝:环绕一圈叫一匝
依:依靠 指栖息
比喻
乌鹊:比喻贤才
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寻求托身四处奔走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人才为找到 合适地方而犹豫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 ,乌鹊展翅向南飞翔。
绕树低飞好好几圈,但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
山不辞土石越来越高,海不辞众水越聚越深。
周公礼待贤士一饭三吐哺,天下英才衷心归顺。
表明作者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
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内涵是什么?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