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课件(17)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歌行 课件(17)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9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3:48:31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短歌行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解题: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依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引、吟、曲、叹、调、篇、谣、辞等。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短歌行》,《雁门太守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渭城曲》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多少?好比早晨的露水,失去的时日苦于太多!
慷慨激昂地高声歌唱,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靠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美酒相伴。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为你们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
鹿群呦呦欢鸣,呼唤同伴共食苹草。我如果得到嘉宾,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停止运行?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惦念着往日的情谊。
明月当空星星闪烁,一群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多周,但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英才衷心归顺。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忧从中来

人生苦短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你如何看诗人的“忧”情?诗人的情感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
不同的人生态度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思考:诗人怎样表达自己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用典
语典
事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
——思慕贤才
——礼遇贤才
——礼贤下士
——广纳贤才
比喻——“明明如月”、“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求贤若渴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形象?你眼中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比如在讨伐袁绍的过程中,作为统帅的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居然连鞋也没穿就到帐外当作上宾迎接,并且平起平坐,面对面地一起讨论大事,谈笑欢声。这就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具体反映;有一次,当关羽自告奋勇出阵要与华雄交锋时,袁绍看他地位低微,不屑一顾,不让他上阵,当时也是曹操力排众议,让关羽出阵,给了关羽一个用武之地、一个杀敌立功的机会,表明曹操英雄不问出处的平等的用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