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新教材6语上册第一单元检测(提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秋新教材6语上册第一单元检测(提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8 15: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单元测试(提高卷)
一、选择正确的字音,打上“√”(4分)
鸠鸟(jiū jiù) 蒙古(měng méng) 亲戚(qi qī) 拘束(sù shù)
二、根据拼音或积累书写。(12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dòu fǔ jīng tàn lǜ tǎn xié yáng
( ) ( ) ( ) ( )
ào rán yī shang qīn wěn sǎ tuō
( ) ( ) ( ) ( )
2.黑云翻墨未遮山, 。3.旧时茅店社林边, 。4. ,日暮客愁新。 5. ,两三点雨山前。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衣襟(jīn) B.红鸠鸟(jiū) C.参差(chā) D.蜥蜴(y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A.痴望 B.芭蕉 C.勾勒 D.襟飘戴舞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寒暄(暄:温暖) B.旧时茅店社林边(社,社庙,土地庙)
C.全神贯注(贯:贯通) D.明月别枝惊鹊(别枝:别的的树枝。)
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雨后的大街小巷更加美丽清新,让人心情愉悦。
B.一户户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柳树伫立于青砖瓦房旁。
C.他总是那么出色,和他相比,我真是孤芳自赏。
D.看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5.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朝阳升起,万物勃发出生机;傍晚,夕阳西下,大地处处染上金黄。
B.书是心中的明灯,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知识的海洋,能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C.清晨,天气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刮起了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D.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白勺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6.下列路牌、地名、人名按拼音拼写规则不正确的是( )。
A.振华路(ZHEHUA LU) B.千岛湖(Qiandao hu)
C.司马光(Sīmǎ Guāng) D.曹雪芹(Cáo Xuěqín)
7.下面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设问)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对偶)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草原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景观淳朴自然,不失壮观。
B.同学们舞的舞,唱的唱,班级里一片欢腾。
C.据报道,目前许多高原植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
D.去年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9.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草原》一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初入草原的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有异曲同工之处。
C.《草虫的村落》作者描述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对草虫的村落作了极富画面感的描绘,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生灵和自然的喜爱之情。
D.《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企盼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10. 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该虚怀若谷
四、句子训练。(8分)
1.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并围绕“清晨的校园”或“热闹的街市”写一段话。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翡翠。
答案:示例:清晨的校园真美啊,薄薄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学校;清晨的校园真热闹啊,树上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不绝于耳;清晨的校园真充满希望啊,琅琅的读书声在各个教室中飘扬。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也许会回味:
仿写:在这境界里,
好像 。
答案:
拟人 示例:草原真辽阔啊!走也走不到边,还有无穷无尽的草可以吃
(2)示例:连白云和小鸟都为之停留流连于草原的美丽风光
五、阅读与理解。(26分)
(一)(12分)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
A.大脑的构成 B.勤于动脑 C.大脑的作用 D.健康用脑
2.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其他几句不同的是( )
A.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B.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C. 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
D.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B. 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C.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
D.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4.这篇短文主要是告诉我们( )
A.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B.我们青年人应该养成勤于用脑的好习惯。
C.老年人不勤于用脑就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D.“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加强运动,就会变得聪明。
5. 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 ;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 。
6. “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 为什么
(二)春天的楠竹林(14分)
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竹竿上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的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我见过美丽的凤尾竹。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然而,众多品种在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遍布鄂南大地的楠竹。
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提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冈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还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仔细阅读选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5分)
竹林爆笋(①②自然段) 与其他竹的对比( 自然段) ( )( 自然段) ( )( 自然段)
(2)全文中只有第3自然段写的不是春天的楠竹,这一自然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3.文中画“ ”的句子写的是作者的 (所见 所闻 所感)。由这个句子想开去,你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人或事?举例说一说。(2分)
4.下列对文中引用诗人郭小川赞誉楠竹的诗句的好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突出了楠竹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采。
B.写出了楠竹的外形特点以及它的生长环境。
C.赞颂了楠竹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坚韧的精神品质。
D.为文章增添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第六部分 习 作
有一只五彩蜗牛,做事速度特别慢,可性子又特别急,因此闹出不少笑话,甚至几次身陷险境。这天,五彩蜗牛心血来潮,想去远方探险……请你展开想象,以“急性子五彩蜗牛历险记”为题,写一个故事。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写出五彩蜗牛性子急的特点,如果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更好了。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正确的字音,打上“√”(4分)
jiù√ měng√ qi√ shù√
二、根据拼音或积累书写。(12分)
1.豆腐 惊叹 绿毯 斜阳 傲然 衣裳 亲吻 洒脱
2.白雨跳珠乱入船
3.路转溪桥忽见
4.移舟泊烟渚
5.七八个星天外
三、选择题。
1.C 2.D 3.D 4.C 5. C 6.B 7.A 8.C 9.A 10.D
四、句子训练。
1.示例:清晨的校园真美啊,薄薄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学校;清晨的校园真热闹啊,树上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不绝于耳;清晨的校园真充满希望啊,琅琅的读书声在各个教室中飘扬。
2.(1)拟人 示例:草原真辽阔啊!走也走不到边,还有无穷无尽的草可以吃
(2)示例:连白云和小鸟都为之停留流连于草原的美丽风光
五、阅读与理解。
1.B 2.D 3.A 4.B
5.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 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6.不能去掉。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因为人体不是所有器官都是越用越健康的。(意对即可)
(二)春天的楠竹林(14分)
1.(1)楠竹的作用③ 楠竹的品质 ⑤⑥
(2)不能删去。因为通过与其他竹的对比,更能突出楠竹的与众不同,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
2.这部分语句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幼笋奋发向上的精神、无可阻挡的自然力和爆发的蓬勃生命力。
3.所感
示例:光明行跳绳队的队员们虽然都是盲人,但他们具有豁达乐观、顽强自信的品质。尽管跳绳过程中遇到众多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让生活绽放别样的精彩。
B
第三部分 习 作
26~30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语句通顺,中心突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1~25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语句较为通顺,能把情感表达出来。
18~20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足,语句不太通顺,叙述内容不完整。
18分以下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字数明显不足,语句极不通顺。
0分作文:题目没补充,完全不符合要求,即走题作文;还有书写内容字迹无法辨认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