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2、培养学明确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明确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明确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教学难点:用典、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短歌行
一、导入新课
“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诸葛亮等人。辛弃疾推崇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诗圣杜甫在《蜀相》中赞美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那么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吟诵着短歌行,走进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二、知人论世
上节课《归园田居》老师介绍过鉴赏诗歌的方法还记得吗,明确:1.知人论世2、三步读书法
接下来我们还是用抢答的方式来知人论世:身份,成就,诗歌风格,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身份: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成就: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风格:其诗语言质朴,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背景: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统一中原,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
师:下面老师画图补充讲解一下背景,长江,黄河,乌桓,袁绍,官渡之战,刘表,刘备,孙权。曹操先是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以少胜多,然后向北攻破乌桓,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相当于统一了北方,接着南下准备歼灭刘表,这时依附刘表的刘备南逃,跟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赤壁之战一触即发
这首诗写于赤壁之战前夜,战争结果你们都很清楚,曹操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诗歌却被广为传唱。
朗读全诗
1、听朗诵,正字音
2、全班齐读全诗,音读 整体感知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师: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八句为一节,共分四节。
下面一起走进第一节诗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明确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齐读)
师:这首诗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唱得慷慨激昂,但忽然就变了,人明确几何,人明确短暂,短得如朝露。这里用来什么手法? 明确:比喻,把人明确比作“朝露”
师:朝露是什么啊? 明确:清晨的露水
师:它们2者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短暂
师:“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中有特定含义,即明确命短促易逝,结合这个意象的含义和第一节诗,能概括出这节的关键词了吗?
明确:曹操忧人明确苦短 (板书)
师:诗人为什么会忧人明确苦短呢
明确:“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结合背景,曹操已经54岁,眼下赤壁之战的前景未卜,仍未统一中国,觉得时间不够用, 所以很忧
师:说得好,学完这节,我们来意读这节(全班齐读)
师:曹操忧人明确苦短,因而借酒消愁。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一起从下面的诗句寻找答案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齐读)
师:朗读这里时,语调应该变柔软一点,为什么呢?大家参照注释,这里借用《诗经》中的句子,原句是表达——明确: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明确:对贤才的思慕,借用得天衣无缝,因为共同点都是“思”(明确齐答)(板书:思)
师:曹操如何对待人才?第二组谁来概括一下?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鹿鸣》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
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是什么意思啊?
明确:拾取
师:他为什么要去拾月亮?
明确:诗人用月比喻人才
师: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来访。主客欢快畅谈,不忘往日的情谊。
师:可以概括出这节诗的关键词了吗?
明确:曹操为人才鼓乐和设宴迎接人才都看得出曹操的求贤若渴(板书)(板书)
师:我们来意读这2,3节(全班齐读) 点评:读得非常棒,还稍微欠缺点求贤的诚意,希望同学学完第4节知道原因后情读时能把求贤若渴读出来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
师: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师:这里写的是乌鹊,跟人才有什么关系啊?
明确:用了比喻手法,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师:非常好,《三国演义》里面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明确:没有贤主。
师: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明确:他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也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恭候着你们!
师:从这节诗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态度?(小组讨论)
明确 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
师:很好,还有吗
明确2:还表现出曹操开阔的胸襟以及招纳贤才的真诚
师:非常棒,还有吗
明确3:这是一种霸气,“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
师: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师:第四组同学能概括出这节的关键词了吗
明确:曹操盼望天下归心(板书)
师:学到这里,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情应该有了更深的感悟,那么我们要进行读书法的第三步——“情读”
全班同学推荐班里朗诵最好的同学展示朗诵,师点评
师:天下归心慢一点就很完美了,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情读”短歌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