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配套教学设计(7)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歌行 配套教学设计(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3:50:0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自读诗歌,疏通字词 2.互读诗歌,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基调 3.精读诗歌,理解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感 4.美读诗歌,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2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握以基础为本完成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2.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考察一下大家的英文翻译能力: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说曹操,曹操就到。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曹操的《短歌行》。
活动2【讲授】讲授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解释什么是“行”?
什么是“歌、行”?
“歌、行”是乐府诗体的别称。
歌: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如《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如《秦中吟》《白头吟》  
引:如《李凭箜篌引》
曲:如《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依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四、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曹操的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他的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他酒宴文武将士,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4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千古名作《短歌行》。
五、自读诗歌,疏通字音 字词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过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何以解忧:以何解忧
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忧从中来:内心
乌鹊南飞: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周,圈
山不厌高:满足
六、
1、齐读诗歌,初步感知。
2、找学生朗读,适时指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情感。
3、听录音朗读,让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
指导学生从朗读上体会诗歌的基调(慷慨激昂)
4、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的问题。
从诗中寻找线索(诗眼),用一个字概括?
七、分析全文情感
1、最能概括这首诗的字是哪一个字?忧。那作者忧什么呢?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2、按照作者的情感,把全诗分为4节,体会作者为什么而忧。
(1)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问: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写酒的诗文不少,酒在古人的诗词中代表什么?明确:愁
③曹操抒发人生短暂,那他此时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明确:积极。
第一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没有软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一层可以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那他还忧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节)
(2)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翻译: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问:第二层借诗经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①分析两处用典:
“青青”《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两句是写鹿群在绿坡上吃草,当它们吃到艾蒿时,就会发出欢快的鸣叫声。那从中可以看出当作者发现人才时,他的心情也是非常的欢快。后两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却用两个典故写出了求才之心的迫切。(求贤若渴)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翻译: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问:这一层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用这个问句来说明什么?
明确:把明月比作贤士。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若渴”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②作者想这些贤士怎么样呢?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贤士都来投靠他,呼应了第二节。
所以,这一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作者除了对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忧之外,还忧什么?大家看最后一节。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①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如何理解?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用“乌鹊”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曹操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②“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明确:表达了作者渴望多纳贤才和一统天下的愿望。
(5)总结:作者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
八、总结
本诗的艺术手法。
明确:比喻 用典 引用 借代
通过本诗的阅读,你从中读出了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明确: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九、课外探究: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十、结束语:《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但是,在戏曲舞台上,他多以白脸的形象出现,“奸雄”是一部分人对他的评价,那究竟曹操是怎样的历史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他的英雄事迹就留待后人去评说。
活动3【作业】作业
六、作业:
背诵《短歌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