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n
请你结合《杨修之死》《观沧海》谈谈你所认识的曹操。
你所知道的曹操
短歌行
东汉·曹 操
解 题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凡标题中有“行、歌、吟、引、曲、谣、辞”等词,都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 “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yōu
mò
chuò
qì
zā
bǔ
诵读要求:第一轮文通字顺,第二轮读出情感(什么情感?)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反问,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比喻,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借代,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细品曹公之“忧”
一忧:人生苦短,功业难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起兴:又称“兴”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二忧:人才不至,求贤若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的最后一句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
这是诗人发出的召唤:
天下的贤才们都到我这里来吧,让我们一起建功立业!
三忧:人才顾虑,难以归心!
写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qiáo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shào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
“曹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资治通鉴》司马光)
“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雄。”
——鲁迅《而已集》
拓展延伸
“说曹操曹操就到”,在英语里是这样翻译的—“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devil”=魔鬼,魔鬼成了曹操的代名词。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戏剧、文学的舞台上曹操也经常以奸诈多疑、自私凶残的形象出现,结合所了解的知识,讨论为什么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