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2 内能 教学设计
题目 13.2 内能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了解热量的概念、单位
科学思维 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科学探究 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内能增加或减少的实例
科学态度 与责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内能增加或减少的实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演示法、练习法、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烧瓶、橡胶管、打气筒、多媒体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1:展示有关热量的照片,提问:“热”是一种能量吗?它能做功吗? 教师2:展示神舟系列火箭升空的场景,提问:推动火箭升空的能量来自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通过神舟系列火箭展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课讲授 1.内能 类比法引出内能: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不停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箭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相当于同时存在拉伸或压缩的弹簧,也具有势能。 内能概念: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单位都是焦耳。
教师:展示火山爆发图片——地球内能最强烈的展示;展示恐龙灭绝推测场景——科学有一种假设,恐龙灭绝就是内能所导致的。 设计意图: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已经灭绝的事物在人们心中有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一想:冰冷的冰块有内能吗? 强调: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课堂练习:
教师:内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先来回顾一下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影响因素? 学生: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就越大,类比机械运动,分子动能就越大。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教师:内能大温度一定高吗?回顾我们之前学过的物态变化 学生:不一定,冰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
教师:展示一杯热水与冰山的对比照片,提问:二者谁的内能大? 学生:冰山内能大,说明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有关。
教师:展示冰熔化的过程,提问:二质量相等的水和冰谁的内能大?为什么? 学生:水的内能大,因为冰吸收热量之后变成水,说明内能的大小还与物态有关。
教师补充:同质量的水和酒精,水的内能比较大,说明内能的大小还与物质种类有关。 归纳总结: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物态、物质种类等因素有关。
2.物体内能的改变 教师:想想议议,怎样让一段铁丝温度升高? 学生:交流讨论,提出方法:用火烤、太阳晒、用手搓、用手捂、在地上摩擦、用锤子敲击、反复弯折....... 教师: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 教师:对每种分类给出专业用语,引出热传递和做功。
师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用热水袋捂手”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强调: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一般描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
教师: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并简要介绍。提问:结合生活经验,说一下热传递的条件和方向。 学生:取暖需要接触高温的物体,所以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教师总结:热传递的本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教师: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做功,你能举几个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吗?结合热传递的实质,概括做功的本质。 学生:摩擦生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做功的本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1:外界对物体做功。观察实验现象,概括能量转化,并得出结论
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2:物体外对界做功。观察实验现象,概括能量转化,并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师生:一起总结内能、温度、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与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对细节地方加以提示与强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见配套“同步课件”
课后作业 见配套“分层练习”
板书设计 内能 1、内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物态、物质种类等。 4、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热传递的方式: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 6、热传递的条件与方向:有温度差,高温→低温 7、热传递的本质:内能的转移 8、做功的方式: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②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9做功的本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