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性情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鉴赏作品,通过时空差异比较,审视作品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②探寻物质与精神的联系,反思当下个人追求乃至社会追求的偏离。
2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思考、评价这种思想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瓦尔登湖
一、借河南实验中学顾老师辞职信引入
(教师提问)学生分享自己特别向往,或者留恋的地方。
学生甲:自然景观
学生乙:人文景观
教师:提出甲乙学生的气质和情怀不同,引入天之君子、人之君子的概念并举例简析。
教师明确:一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景物,与气质、情怀关系密切。
衔接:通过感知瓦尔登湖的气质,领悟作者的情怀。
二、湖:
1.PPT展示瓦尔登湖图片及其它山水风光图片,让学生们说说对瓦尔登湖的印象。
2.在已预习基础上,齐读首段并概括瓦尔登湖的特点:
明确:深邃 清澈 (板书)
深邃外化在色彩的丰富、变幻
清澈内化在它的气质(教师提问)阅读尾段提炼瓦尔登湖的特质:
明确: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三、作者:
根据注释介绍梭罗的生平,展示徐迟对梭罗的评价
四、比较第一、二部分,得出作者和瓦尔登湖在气质上存在的共性。(教师提问)瓦尔登湖的“湖性”与作者的“人性”有没有什么关联?
明确:湖的深邃——作者的馥郁
湖的清澈——作者的简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人喜欢什么的景物,与他的气质关系密切。
五、(教师提问)一个人喜欢什么景物,与他的气质关系密切。那么,某个时期热门的旅行趋向,是否与当时的社会气质与追求同样关系密切呢?
学生丙介绍《瓦尔登湖》一文的创作背景。
明确:美国当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利益的诱惑刺激着人们疯狂追求物质上的积累,同时又使人们在精神上无比空虚。梭罗的《瓦尔登湖》在浮躁的社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为物欲横流的世界带来一泓缪斯之泉。
(教师提问)梭罗在瓦尔登湖边隐居的做法,以及他提出的“简约生活、与自然建立密切联系”、“关注灵魂成长”等理念,对于彼时彼地的我们,是否可行?
教师明确:
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梭罗的隐居带有宗教式的狂热。纯粹的精神追求只能蜗居在理想国之中。
2.改革开放30几年的今天,虽然我们摘取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价值的天平却倾向了物质,精神文明建设亟待深化。社会中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的思想使一部分人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纯粹的物质追求是庸俗的。
六(教师提问)那么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该怎么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又该怎么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
刘志钊短篇小说《物质生活》,写读后感。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