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巩乃斯,蒙语意思是“太阳坡”,位于新疆天山西部新源县境内。这里降水丰富,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是马背民族——哈萨克人繁衍生息的好牧场。素有“丽苑”美称。这里又是新疆细毛羊和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巩乃斯草原
巩乃斯草原
汗血宝马
巩乃斯的马
周涛
周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 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运动,当时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边疆、农场去生活、劳动,而1970年,作者周涛也来到巩乃斯草原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文革”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1600多万人,一代人的青春被集体荒废。作者身在此列。当时社会政治气氛压抑,人人自危,正常的社会生活被严重异化,人们内心压抑而痛苦。
畸形
怜悯
驮着
脖颈
牝马
穹庐
倏忽
蓦然
悲怆
兵马俑
龇牙
滑稽
唿哨
鬃毛
篝火
毡房
喑哑
骐骥
后裔
zī
jī
hū shào
zōng
gōu
zhān
yīn yǎ
jì
yì
jī
mǐn
tuó
gěng
pìn
qióng
shū
mò
chuàng
yǒng
课文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说说作者的思路:
整体鉴赏
(1)比较;(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两幅巩乃斯马奔腾的壮阔图景;(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
比较引出——描写抒情——联想议论
按此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大意。
整体鉴赏
一(1—3)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二(4—17)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18—21)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研读文章1~3段,思考:作者的本意是写马,却在这里抑牛贬骆驼损毛驴,其用意是什么?
牛
安贫知命
骆驼
丑陋畸形
毛驴
黑色幽默派的小丑
马
对比
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
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
研读文章1~3段,思考:作者的本意是写马,却在这里抑牛贬骆驼损毛驴,其用意是什么?
对比——引出马,赞美马保持着自由的生命力,表达对马的酷爱和珍惜。
文中具体描写有关巩乃斯的马有几个场面?
课文鉴赏
1、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的场面;
2、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两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4-7自然段
思考:找出对马的狂奔和人的心情的描写的词语。此部分在作者的感受中可以看到马的什么特点?
马的狂奔:奔驰、起伏、跳跃、喘息(白描)
人的心情: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痛快舒畅
自由、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具有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如何理解“马能给人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马的狂奔与人的感情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抵抗着当时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的奔跑使作者感受到了重温人生自由的快乐。
第二场面:14-16自然段
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表现了马的什么生命的特征?
雄浑壮阔
面: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汇聚、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细描)
点:有的……尖兵;有的……大将;小马……;牧人……毫无声响
表现了马的酣畅痛快、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
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汇聚、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思考:
1、马给予了“我”什么,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在逆境中不任人随意欺凌,积极进取。
第三部分(18—20)
作者从哪些方面、用了什么资料来表达对马的赞美与喜爱?
从文学、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
思考:
1、结合上下文,概述马的形象。
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但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它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主题归纳
本文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和艺术价值以及给作者的深刻启迪,赞扬了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寄托了自己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