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巩乃斯的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感悟自然”的主题活动提供一个抓手。
3、增强学生对美的文辞的审美感受力并雕琢文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周涛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目前已出版诗集、散文集40多种,主要作品有《游牧长城》、《山河判断》等,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极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第一组同学探究:
1.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第二组同学探究:
2.作者对牛、驴、骆驼和马的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第三组同学探究:
3.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怎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看马? 在第一个写马的场景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找出句子。如何理解课文中“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的含义?
第四组同学探究:
4、研读第二个描写“马”的场面,思考:这一场面描写(第14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马的什么特征? “马”给予了“我”怎样的让我终生受用不尽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什么教益?
第一组同学探究:
1.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开篇写自己“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写自己喜爱马,用牛、毛驴、骆驼的丑陋、奴性衬托出马的魅力,然后集中赞美和描写马,突出地描写了“奔马”的壮阔场面,再从马联想到兵马俑、铜马车等历史,由对马的崇拜引出对英雄的崇拜,最后用“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一、用对比手法说明马的可贵(1-3)---铺垫
(1)反面提出喜欢马
(2)对比提出褒扬马
(3)对比提出马的生长环境
二、刻画马的生命活力(4-16)---具体描述
(4-7)冬日雪夜骑马狂奔
(8-10)马的生存意识
(11-16)夏日暴雨奔马图
三、赞扬马的精神(11-21)---议论点题
第二组同学探究:
2.作者对牛、驴、骆驼和马的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牛
安贫知命
骆驼
丑陋畸形
毛驴
黑色幽默派的小丑
马
对比
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
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
第三组同学探究:
3.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怎么样的? 作者为什么喜欢看马? 在第一个写马的场景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找出句子。如何理解课文中“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的含义?
2.1970年,作者之所以会来到巩乃斯草原,是因为要到这里的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所谓“再教育”,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些回忆性的追叙,仍可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在“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人人自危,动辄得咎,这是对一个不应该忘却的年代的真实记录 。
1、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精神上的压抑。
2、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在颠簸的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3、在《巩乃斯的马》中,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作者着重表现的是马作为群体而展示的优点:坦荡、公平、勇敢、有序,而马群的这些优点,正是当时的人群、当时的社会所严重缺失的。完整的世界,不能仅有物质生活,更需要精神生活
第四组同学探究:
4、研读第二个描写“马”的场面,思考:这一场面描写(第14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马的什么特征? “马”给予了“我”怎样的让我终生受用不尽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什么教益?
1、主要是比喻,另外还有拟人、排比、夸张、顶真。
2、马的特征:不肯安分、雄浑、优美柔顺、富有进取精神,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3、在逆境中不任人随意欺凌,积极进取。
全班同学探究:
1、文章结尾部分谈到“我们是十分喜爱马的民族”,列举了我国的雕刻艺术和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马,请再举几个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思考我们喜爱马的原因,思考我们民族的生命内涵。
原因之一是:《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怒有健壮、神俊之意,武有勇猛、刚健之说。表达了人们对施展抱负的向往,寄寓了人们对阳刚之气、对奇崛旺盛的生命力的追求。如项羽配乌骓: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曹植《白马篇》少年英雄配白马: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同时,马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如三彩陶马,各种形象的马都气宇轩昂,有个性,有情调,有姿态,马的形象和精神升华为大唐盛世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爱马,表现马,马何尝不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正如文章结尾说“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我们是有生命力的民族。
2、 我们爱说“龙马精神”,还有哪些带“马”字的成语同样反映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马到成功、人强马壮、一马当先、马革裹尸、千军万马、快马加鞭、人中骐骥、汗马功劳、老骥伏枥、万马奔腾
探讨主题
主题:本文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民族中的英雄豪气、积极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档案。
全班同学探究:
3、本文为“感悟自然”主题活动单元的一篇参考文本,通过学习《巩乃斯的马》这篇文章,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人类与动物应该处于一种什么关系?如果你喜欢养宠物,你是怎样想的?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与人类是朋友而非奴隶;人与动物处于一种互相激发的状态,马的形象寄托了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通过观赏马,使作者充分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快乐,精神上暂时得到解脱。
应该对生命给以充分的尊重,以谦卑的心态看待其他生物。
资料连接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他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他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他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他抬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
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突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马诗
李 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鉴赏】
李贺有“诗鬼”之称,即喻其诗风诡异奇特。他的诗,讲究超然于常人,因此往往想象新异得令人惊叹,这首诗,咏良马的不幸,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傲然不群之气。前两句, 用比兴, 直叙“此马非凡马”,正如同“房屋本是星”一般,而且也强调此马上应着天宿。后两句传神地描写马的特征,它是一匹瘦马,瘦马往往受人轻视,然而它不是一般的瘦马,而是“敲瘦骨”能“带铜声”的良马,以“铜声”喻作瘦马骨敲击之声,这是多么奇异的比喻!这比喻不仅写出了马的铮铮之态,而且化视觉为听觉,把马骨与铿铿金属相联系,进而联系它的坚韧,这就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匹凛然瘦劲的良马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傲然不屈的情感。应该说,这匹马的形象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马踏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