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材分析
《寂静的春天》是粤教版语文高一年级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节选自《寂静的春天》第二章”忍耐的义务”。分析了化学药品的污染对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可怕现实及严重后果,对人类“控制大自然”的骄傲自大心态进行了强烈批判。
2学情分析
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科普文的基本特征和阅读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本科用1课时,重在对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和对文本的特色、思想感情的探究能力的训练。
3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2、准确筛选信息;理解重点信息,把握文章内容主旨。3、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4重点难点
1、准确筛选信息,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过程
5.1 1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寂静的楚天
一、快速阅读全文,思考:
1、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理解;又是什么使春天变得如此“寂静”?(从文中寻找答案)
2、全文的中心主旨是书上的哪一句?(或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
学生讨论,明确:
1、(1)第七段(P36):“这些喷雾液、药粉、……滞留在土壤中。”
(2)表层原因:化学药品;深层原因:人类控制大自然。
(3)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2、(课文第35页第7行:“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3、①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人类在近代获得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②化学药品和辐射线影响到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与环境适应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代世界的人却没时间去适应。
④人类因急躁轻率的步伐制造出新的辐射和化学物质。
⑤适应这些化学药品要很长的时间,但人类却以极快的速度在生产。
⑥化学药品有许多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药品的普及而造成环境的破坏。
⑧化学药品的使用导致了恶性循环。
⑨控制大自然的心态是低级幼稚的。
小结(略)
活动2【活动】文本的表现手法
二、探究:文本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
1、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1)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
(2)尚不被人们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的污染和众所周知的核污染;
(3)人类对环境适应的缓慢和人类创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
2、作用:突出人类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活动3【活动】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二)。
讨论明确:
1、形象地表现出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们忽视,意在唤醒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
2、引用、比喻,进一步指出这种化学药品让人们或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增强说服力。
3、“杀虫”指的是化学药品的功用,而“杀生”则表现了化学药品的危害,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4、指出了人类对付害虫的同事也最终导致了对地球生态的破坏,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这种骄傲幼稚的心态的强烈批判。
活动4【练习】课后作业
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