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1882年,王韬指出:“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这一思想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B.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
C.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D.代表了顽固派的利益
2.1885年有官员上书说:“设立上下议院,凡练兵筹铜各举,使斯民身居局中,悉其原委,而后兵可增,而不以为抽丁;铜可增,而不以为重敛。”清廷回复:“外洋以商务为重,上下均得其利,与中国政体迥殊,若仿其议院之制,无论扰乱政治之大患……其事断不能行,拟毋庸议”。分析以上材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要素 内容
A 上书人身份 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
B 上书人主张 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C 该事件背景 维新变法走向政治实践
D 该事件影响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A B.B C.C D.D
3.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4.下图为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全文检索数据库"统计词频制作而成的"维新""变法""改良""改革""革命"使用次数(1890-1911年)曲线图。此图可用来解释
A.民族危机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B.民主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 D.各派政治变革思想趋于合流
5.下图是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德文标题为《在中国作战》。这场战争
A.促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B.推动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C.致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6.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形式的入境旅游都有长足增长。这一变化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瓦解晚清的朝贡体系
C.创新了社会发展的模式 D.体现殖民主义的意志
7.1908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土的损失赔偿。与“庚子赔款”相关的美国“出兵”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光绪二十四年的《国闻报》报道:“工部主事…陆续进呈御览之书,有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岁政纪要、文学兴国策、西国学校诸书。……皇上之振兴实学,考求洋务益于此可见矣”。这则报道说明当时
A.民间赞成戊戌变法 B.皇帝意欲变法图强
C.清廷支持洋务运动 D.列强支持百日维新
9.19世纪末,维新团体强学会名动京师。众多朝野官员、名士、元老重臣都以列名其间为荣。光绪皇帝的师傅、协办大学士翁同龢,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都申请加入,连声名狼藉的李鸿章也主动予以赞助。以上材料说明
A.求变图强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B.变革政治体制成为社会普遍追求
C.维新派已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晚清政府已成为各阶层众矢之的
10.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事件产生意义。义和团运动被铭记在国人心中是因为它( )
A.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
B.使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说明了( )
A.列强对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列强竭力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C.八国联军侵华带有偶然性
D.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下列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
材料二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 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1882年,王韬指出:“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这一思想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B.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
C.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D.代表了顽固派的利益
【答案】C
2.1885年有官员上书说:“设立上下议院,凡练兵筹铜各举,使斯民身居局中,悉其原委,而后兵可增,而不以为抽丁;铜可增,而不以为重敛。”清廷回复:“外洋以商务为重,上下均得其利,与中国政体迥殊,若仿其议院之制,无论扰乱政治之大患……其事断不能行,拟毋庸议”。分析以上材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要素 内容
A 上书人身份 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
B 上书人主张 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C 该事件背景 维新变法走向政治实践
D 该事件影响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A B.B C.C D.D
【答案】B
3.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答案】D
4.下图为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全文检索数据库"统计词频制作而成的"维新""变法""改良""改革""革命"使用次数(1890-1911年)曲线图。此图可用来解释
A.民族危机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B.民主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 D.各派政治变革思想趋于合流
【答案】A
5.下图是德国的一幅讽刺漫画,德文标题为《在中国作战》。这场战争
A.促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B.推动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C.致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A
6.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形式的入境旅游都有长足增长。这一变化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瓦解晚清的朝贡体系
C.创新了社会发展的模式 D.体现殖民主义的意志
【答案】D
7.1908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土的损失赔偿。与“庚子赔款”相关的美国“出兵”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8.光绪二十四年的《国闻报》报道:“工部主事…陆续进呈御览之书,有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岁政纪要、文学兴国策、西国学校诸书。……皇上之振兴实学,考求洋务益于此可见矣”。这则报道说明当时
A.民间赞成戊戌变法 B.皇帝意欲变法图强
C.清廷支持洋务运动 D.列强支持百日维新
【答案】B
9.19世纪末,维新团体强学会名动京师。众多朝野官员、名士、元老重臣都以列名其间为荣。光绪皇帝的师傅、协办大学士翁同龢,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都申请加入,连声名狼藉的李鸿章也主动予以赞助。以上材料说明
A.求变图强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B.变革政治体制成为社会普遍追求
C.维新派已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晚清政府已成为各阶层众矢之的
【答案】A
10.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事件产生意义。义和团运动被铭记在国人心中是因为它( )
A.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
B.使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说明了( )
A.列强对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列强竭力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C.八国联军侵华带有偶然性
D.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B
12.下列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
材料二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 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答案】(1)新变化:使得列强在华利益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2)原因:列强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矛盾重重相互牵制,任何一国都不能完全瓜分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华利益争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的方式演变为通过清政府这个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最主要原因,是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反侵略决心,粉碎了列强将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