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数 配套教学设计(6)

文档属性

名称 4、说数 配套教学设计(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3:58:0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发展轨迹,从而认识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规律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感悟数学王国里呈现的诗情画意的美,探究文章是如何描述、如何表现这些美的。
3、 拓展练习,学习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培养鉴赏、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量少,因而对文学作品中的美缺乏感悟,而现在要去体会科普小品中的美更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联系现实,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
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使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的几种说明方法。
  三、 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是如何描述、如何表现数学王国里呈现的诗情画意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发兴趣
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请同学们分析文学语言中“数学术语”的妙用。例1、今天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2、不管三七二十一3、三下五除二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活动2【活动】初步感知,梳理结构
1、速读全文,明确文中介绍了哪些数?
请同学们边读边勾画并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图表形式标示出来。
2、理清线索,明确说明顺序和行文结构
活动3【活动】引导讨论1
1、课文的说明对象。《说数》——说明数字
  明确:以说明数字为主要内容,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2、课文中具体说明对象有哪些数?用图表标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表形式标示:
自然数
零}整数
带负号的自然数}有理数
分数}实数
无理数}复数
虚数
3、小结:
这张示意图其实就体现了作者的思路。作者是按数学发展史上对数的发明或发现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行文结构、进行“说数”的。
既:(数的发展史)时间顺序
活动4【活动】引导讨论2
4、数的发展从自然数开始,然后引入了负数、零和分数,再加入无理数,接着创造了虚数,自然地衍生出了复数。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发展怎样的一个规律?科学发展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
讨论后明确
“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讨论后明确
“科学发展需要的精神”:科学需要发现,需要想象,需要创造。正是带着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研究,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引领人类迎接一个又一个辉煌。
活动5【活动】鉴赏与探究
1、引导: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生动形象的说明文,这类文体要求既有一般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又有文学作品的生动形象,看看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探究:比对文本信息(体会准确性)
①出示投影:仔细阅读原文,比对所出示的投影内容,看看有何不同?
投影内容:(见课件)
②学生比较、讨论、探究。
③教师引导小结:科学小品文的作家们遣词造句时字字精准,句句严谨。那我们在提取文章信息时,也要注意修饰限定语的功用、信息提炼的完整性、概念表述的明确性和逻辑推导的合理性这四个方面,这样才能准确合理的把握文章基本信息。
3、诵读与练习(体会文章的生动美)
①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找出文章中生动有趣的描述并谈自己感想。
刚刚我们是从黑板上的四点去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做到这四点,仅仅是将“数”说得准了。科学小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说明文,除了讲求科学性、准确性之外,还得具备小品文的特征——即文学性、生动性。大家读完《说数》后,觉得它跟你平时所接触的数学课本一不一样?它是以平实说明为主,还是以生动说明为主呢?如果是生动说明,它又是怎样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来说明事物的呢?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前后交流讨论,找出课文中生动有趣的描述并谈谈这种描述方式的好处。
②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文中优秀文段或字句,让学生明确增强文章生动性和说明效果的几种方式。
⑴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
⑵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
⑶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⑷化用诗句、引诗入文。
③教师总结: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准确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文学性并重,《说数》因而展现出独特的风采,成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范文。
活动6【练习】拓展练习
1、学生齐读文中的两首诗。(感受诗情)
2、仿写训练:选择一个数或一个数学符号,写一首小诗。教师示范作品:
3、交流习作。
4、附教师示范作品:
零的本色
正号在前,
你无贪欲。
负号挡路,
你不退缩。
不为褒扬而自诩,
不为贬损而自卑。
这就是您——
零的本色。
活动7【作业】写作训练
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或科学现象。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