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07: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人员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 (  )
A.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2.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德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普遍认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应负其责。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家费舍尔等则认为德国的战争计划早就做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阴谋,德意志帝国要承担完全的历史责任。上述争议(  )
A.均未准确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B.使德国战争责任愈加明确
C.说明史学研究结论取决于时代需求
D.说明综合多种观点可还原历史事实
3.(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国际联盟盟约》第十六条款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根据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并阻止联盟会员国与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之往来。由此可见,国际联盟(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以委任统治为主要原则
C.顺应了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
D.阻止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4.(2023河北邯郸综合检测)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这样说道:“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此话一定程度上预见了(  )
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
D.殖民地半殖民掀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
5.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
A.德美矛盾 B.英德矛盾
C.德法矛盾 D.德日矛盾
6.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
A.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
B.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
C.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D.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7.(2023辽宁大连检测)下面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表格数据说明(  )
国家 占有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8.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及皇后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及王后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妇
9.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 (  )
A.“集体安全”原则
B.“委任统治”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维护和平”原则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对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1.近代中国某地市民大会中有如下要求:“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在美‘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该史实应发生于 (  )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
D.雅尔塔会议期间
12.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 (  )
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
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
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麦金德把巴尔干地区称为“欧洲的心脏”,它地处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之间,多民族混居,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控制,俄国、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中。奥匈帝国是欧洲落后政治体制的代表,这个经济虽然在欧洲排名第四,但软实力落后的大帝国没有一个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从来没有民族平等原则,其所控制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民族运动从19世纪末开始风起云涌。封建贵族控制的议会选举门槛,使他们无法通过议会斗争取得民族权利,目标不是追求民族自治,而应是建立独立民族国家。1914年6月,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手组织派出了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7月,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都在外交上行动了起来,德国为夺取“阳光下的地盘”怂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排挤英法;英国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又想遏制德奥,也怂恿俄国参战。8月初,法俄卷入战争,被同盟关系捆绑的英国最终被迫宣战,外交努力最终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患病的心脏”巴尔干全面爆发。
——摘编自康春林《世界战争起源新论
——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人员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 (  )
A.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解析1915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英国大力宣传德国击沉“卢西塔尼亚”号,目的在于争取美国舆论对英国的支持和对德国的仇恨,D项正确。美国最终参战是在1918年,A项的“迅速”说法错误,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直掌握着制海权,B项错误;舆论宣传不能遏制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C项错误。
2.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德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普遍认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应负其责。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家费舍尔等则认为德国的战争计划早就做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阴谋,德意志帝国要承担完全的历史责任。上述争议(  )
A.均未准确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B.使德国战争责任愈加明确
C.说明史学研究结论取决于时代需求
D.说明综合多种观点可还原历史事实
解析根据材料叙述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不同时期德国史学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划分有着不同的结论,但是并没有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A项正确。
3.(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国际联盟盟约》第十六条款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根据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并阻止联盟会员国与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之往来。由此可见,国际联盟(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以委任统治为主要原则
C.顺应了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
D.阻止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解析“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表明目的是阻止战争,体现了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故选C项;“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而非“强权政治”色彩,排除A项;委任统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与材料体现战后和平主义思潮不符,排除B项;国际联盟并没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排除D项。
4.(2023河北邯郸综合检测)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这样说道:“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此话一定程度上预见了(  )
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
D.殖民地半殖民掀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
解析材料“1914年”“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体现了对战争爆发后欧洲前景的悲观心态,预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欧洲带来毁灭性影响,B项正确。
5.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
A.德美矛盾 B.英德矛盾
C.德法矛盾 D.德日矛盾
解析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材料中政策的转变加剧了英德之间的矛盾,故选B项。
6.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
A.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
B.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
C.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D.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说明英德海军竞赛造成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使国际局势紧张,故选D项;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彻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德国的目的是建立欧洲霸权,排除C项。
7.(2023辽宁大连检测)下面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表格数据说明(  )
国家 占有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解析从表格数据看出,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数量和殖民地人口最多,德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和殖民地人口都远远少于英国、法国,而1914年时,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超过了英国、法国,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A项。
8.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及皇后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及王后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妇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枪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应选B项。
9.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 (  )
A.“集体安全”原则
B.“委任统治”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维护和平”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国际联盟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是因为国联形成决议需遵循“全体一致”的原则,这样使国际联盟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对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解析:根据“相冲突的联盟体系”“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等信息可知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故选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地点具有偶然性,并非提前设定,排除A项;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
11.近代中国某地市民大会中有如下要求:“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在美‘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该史实应发生于 (  )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
D.雅尔塔会议期间
解析:华盛顿会议期间,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山东问题实行会外解决,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民反对巴黎和会对于山东问题的处理,与材料“在美‘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不符,故A项错误;巴黎和会是在会议期间准备把中国山东主权转移给日本,与材料“反对会外交涉”不符,故B项错误;雅尔塔会议召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D项错误。
12.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 (  )
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
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
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
解析: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以德国的失败、英国的胜利结束,英国损失较大但仍牢牢控制着制海权。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麦金德把巴尔干地区称为“欧洲的心脏”,它地处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之间,多民族混居,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控制,俄国、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中。奥匈帝国是欧洲落后政治体制的代表,这个经济虽然在欧洲排名第四,但软实力落后的大帝国没有一个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从来没有民族平等原则,其所控制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民族运动从19世纪末开始风起云涌。封建贵族控制的议会选举门槛,使他们无法通过议会斗争取得民族权利,目标不是追求民族自治,而应是建立独立民族国家。1914年6月,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手组织派出了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7月,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都在外交上行动了起来,德国为夺取“阳光下的地盘”怂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排挤英法;英国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又想遏制德奥,也怂恿俄国参战。8月初,法俄卷入战争,被同盟关系捆绑的英国最终被迫宣战,外交努力最终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患病的心脏”巴尔干全面爆发。
——摘编自康春林《世界战争起源新论
——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答案(1)原因:地理位置重要,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奥匈帝国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巴尔干半岛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运动的兴起和民族主义暗杀导致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出现;军事同盟的捆绑。
(2)启示: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发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警惕狂热的民族主义;珍爱和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