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荷花淀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12、荷花淀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00:1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让学生领会孙犁独特的作品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交流领会孙犁作品诗情画意与泥土气息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荷花淀
一、导入:歌曲《白桦林》;战争小说,血腥场面——特别风格:孙犁
二、介绍:
(一)孙犁: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作品数量不少,基本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描写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抗日战争。
(二)独特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影响: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白洋淀派”(齐名: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白洋淀纪事》小说与散文合集,1958年出版。包括《荷花淀》、《芦花荡》、《栗蒲台的苇》等名篇。
三、标题中心(电影片断)为什么要以《荷花淀》为题目?
1、战场就在荷花淀中;(自然环境)
2、妇女们就是在这个清香四溢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推动情节、烘托人物形象)
四、时代背景
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保家卫国。
五、主要情节
(一)夫妻话别(1-31)(二)探夫遇敌(32-62)(三)助夫杀敌(63-83)
1、月夜等候1、马家庄探夫1、巧遇歼敌
2、夫妻话别2、探夫归途2、锻炼感受
3、送夫参军3、遇敌脱险3、迅速成长
六、主问题:诗情画意和泥土气息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环境、主题;语言、人物形象、细节
第二课时
一、环境描写(诗情画意)
1、作品怎样体现孙犁诗情画意的风格?(拓展:抗日神剧“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
(听朗读)作品所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从作品描画的背景上,我们看不到硝烟烈火、残坦断壁、血污泪痕,而且战场就在荷花淀。看到的是明月、清风、银白湖水、碧绿稻秧、粉红荷花······例如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就在这样清新宁静的氛围中出现的,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
2、p84.3水生家小院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提供背景,衬托人物)
P86.40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寂静无声;烘托心情:有点失望,有些伤心)
P87.61对荷花淀的描写(密密层层,铜墙铁壁,监视,哨兵;推动情节)
3、小结:由作品表现主题的角度决定的:不想渲染战争的残酷,而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家,对生活的爱,(家乡美——爱家乡)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语言——基本上是群众化的语言,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
(一)夫妻话别——勤劳朴实,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朴实忠贞)
对话练习P84.6-23(二人表演);欣赏朗读;比较赏析(练P63.四.2|140)
点拨分析:一个没话找话,憨厚纯朴;一个察颜观色,机敏多情。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看似平淡的一句问话,却有着关切、责备的内含。
“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交织着含蓄深沉的复杂感情:
1、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因而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没有理由也绝不会阻拦,而且为有一个积极的丈夫而感到自豪;
2、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参军打仗的,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则上有老下有小的,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担忧、嗔怪)
3、但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事事走在前头,而且有体谅家里的难处,这就够了,千斤的担子,她决心挑起;再大的困难,她决心克服。(理解、赞扬)
小结: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豪言壮语,一个中国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感情,就这么自然地统一在最朴素的语言中。
(二)探夫路上(选择)(练P63.四.3|140)
点拨分析:四个青年妇女都没有露面,但仅闻其声,就可想见其人。
1、伶俐善找托辞、2、爽朗直率、3、稳重谨慎、4、性急冒失、5、忸怩含蓄
(心细,考虑周到)(快言快语,急切真挚)(心口不一,欲盖弥彰)
(三)临别嘱咐P85.24-29——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
点拨分析:真正的“生离死别”,千言万语难尽,作者却惜墨如金:离别在即,女人恳切而动情地问丈夫还有什么嘱咐,丈夫最后的嘱咐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你能掂量出这句话的份量吗?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三、人物形象
主人公: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
作家的笔是那么漫不经心,没有描写她们的相貌,连名字也没有介绍。
勤劳、纯朴是她们的本质。尽管她们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她们懂得“不拖尾巴”。民族解放的使命感,这样自然地统一在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上,而崇高的民族气节,则水乳交融于她们对丈夫的忠贞爱情中。这就是真挚多情的中国女性。
荷花淀的伏击战使她们经受了鼓舞、锻炼,(电影片断)为了不叫男人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她们决计成立自己的队伍,而且说干就干,非常成功。(电影片断)这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而这一切,作者都把它安排在“潜台词”中去处理,也即作家所要追求的诗意的第一境界。
作者特别善于刻划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中国劳动妇女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她们对亲人温柔多情,对敌人英勇顽强,承担着生活、斗争的重任,显示出解放了的妇女的本色。————“象金子一样坚硬,象水一样清澈”。
水生嫂
水生嫂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
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地和众伙伴去探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并不想让丈夫走。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他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
四、细节描写
(一)“话别”一场P85.15(练P65.6|140):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吮”,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不能“拖尾巴”,必须选择坚强。
(二)伏击战一场P88.65:战争刚结束,战士们“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战士们把战利品丢到妇女们的小船上,妇女们把包裹丢给战士们。作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总结:(日中伤亡比例:1:8)
(一)主题:表现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的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返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二)写法:孙犁作品看似平淡而新鲜,表现简朴而隽永,近乎轻柔而刚强。情节没有离奇,不觉紧张,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扣人心弦。刻画人物,抒情写景,轻轻勾勒,准确细腻,浓淡适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具时代特色。白描手法既绘形又传神,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人物塑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不求形肖。特别擅长于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去发掘人物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情操美。
六、作业:与祥林嫂比较
参考: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