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1、改变传统小说教学从分析“三要素”入手的模式,从文本语言出发个性解读小说的诗意美、和谐美及人情美。2、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学生自主预习,教师适当布置任务,如主题概述、改编语言等,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学生预习反馈的信息,课内就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引导点拨;就学生改编的精彩语言,引导学生对比文中语言进行品味鉴赏。3、改变教师全部指定欣赏重点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欣赏与探究自己喜欢的对话、环境描写与细节描写。4、建立新型多媒体课堂教学。通过展示图片资料、播放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小型课本剧、语言改编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5、拓展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蕴,并针对高一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单一、语言生涩无文采的现状,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揣摩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人物对话,体会小说诗意美、和谐美和人情美,提高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并能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几处极具表现力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人物对话,开展小型课本剧扮演、分角色朗读、语言改编等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小说内蕴及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小说的诗情画意、和谐美及人情美。
3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小说教学“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要求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文本出发,“提高学生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孙犁的《荷花淀》是粤教版必修3中的扩展阅读课文,情节曲折跌宕,内容通俗易懂,主题明确深刻。小说虽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但语言“如诗如画”,氤氲着和谐的人情美,以及与之融为一体水乡环境的诗意美。
讲授此小说时,大多教师遵循常规小说教学方法,侧重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本人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拥有较好的阅读基础与鉴赏能力),在设计教学时,侧重从《荷花淀》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与人物对话等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诗意美、和谐美及人情美;开展小型课本情景剧扮演、语言改编、分角色朗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资料、播放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并且通过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文学鉴赏“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作适当点拨与引导。
4重点难点
揣摩语言,感悟小说的诗意美、和谐美与人情美。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诗歌、影视作品导入
一、导入设计
一提到“战争”,你们会想到什么?(残酷、战火硝烟、妻离子散……)
一提到“抗日战争”呢?(怒火中烧、愤懑满怀,想到的都是断壁残垣、血肉横飞、尸横遍野、枪林弹雨的画面………)
我们都不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但一提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民族这片热土,我们每个人都会心怀愤怒与憎恨,为什么?
引导: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给我们还原了抗战的惨烈与悲壮(吟诵田间的《给战斗者》:敌人/散布着/炸药和瓦斯/到田园/到沼池/恶笑着/走向/我们/恶笑着/扫射/绞杀/它要走过我们四万万五千万被害死了的/无声息的尸具上/播着武士道底/胜利的放荡的呼喊),又如影视作品《南京!南京!》《亮剑》等,文学作品《铁道游击队》、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等一系列以抗战为题材或为背景的作品,或激越惨淡,或惊心动魄,或离奇曲折,或大快人心。而孙犁的《荷花淀》也是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但它却是众多抗日文学作品中的一枝独秀。我想说,这部作品是百花丛中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的水芙蓉。为什么这么说?
(幻灯片展示热映电影《南京!南京!》《亮剑》中战争场面的相关图片。)
活动2【讲授】明确教学目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
(说明:《荷花淀》作为扩展阅读,其具有语言通俗易懂、主题较明确的特点,且本人所教学生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本课设计主要侧重从语言本身探讨小说内蕴。
课前将学生概述的主题进行分类,求同存异,展示共同观点,简单说明不同见解。)
1、请学生简介孙犁并概括《荷花淀》故事情节。
(幻灯片展示课前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小标题:夫妻话别、送夫出征、助夫杀敌等。小说主题:通过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中锻炼成长,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
2、通过检查预习,充分肯定学生阅读能力,简单说明学生概述主题方面存在的不同看法。
3、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出本课教学主要从小说语言出发进行个性解读,感悟小说的诗情画意、和谐美及人情美。
活动3【讲授】品读鉴赏文本
三、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诗意美、和谐美
(配合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老师朗诵第一、三段,并由远及近推出白洋淀风光图。)
1、听朗诵并思考:《荷花淀》讲述的是一个战斗故事,一、三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们看不到残垣断壁,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薄雾、芦苇、银白的湖水,闻到的是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充满诗情画意,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充满着和谐温馨的家园气息。
2、重点分析第一段。
对比学生改编第一段的诗歌,请学生诵读并体会小说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展示(学生改编的精彩诗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明确:第一段的语言简洁朴素,并没有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像铅笔画的素描,但仔细品味却具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
3、齐读第三段,小组讨论: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抗战如此残酷,而文中战斗环境——荷花淀却如此恬静优美,作者为何要这么写?
(幻灯片展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忽然一声炸雷,女人慌慌张张跑到屋子里”/“一声炸雷,几个雨点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仍然在屋檐下编着她的席子,席子在闪电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
明确1:上述语言太过直露,缺乏韵味。比较高尔基《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中海燕与暴风雨之间的对抗关系,指出文中月亮、院子、苇眉子、女人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达到“天人合一”,使得战斗环境恬静淡雅,极具和谐美。
明确2:景美,是因为人爱!(可吟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于一九三八年)我们的祖国山河如此多娇富饶,岂容日寇践踏蹂躏?所以要坚守,要保护!
写作借鉴: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结:《荷花淀》虽以战争为题材,但它描绘出一幅和谐淡雅的画面。画面里充满着清新宁静的气息,蕴涵着温馨祥和的生活美,是诗化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诗化,丝毫看不到战斗残酷的痕迹。
四、品味人物对话含蓄美,感受小说人情美
(说明:极具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与占整个篇幅三分之二的人物对话是《荷花淀》的最大特色,本部分教学主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通过改编小说语言进行比较分析,并采取一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鉴赏兴趣。)
1、角色扮演“夫妻话别”:学生边欣赏,边划出细节,品出人物特点。
2、仔细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与神态,如“笑”、“划破手指”、“低着头”、“鼻子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流着泪答应了他”等,简单分析水生嫂身上的美德:勤劳、朴素、善良、坚韧;仔细几个细节:如父亲对水生的叮嘱,全庄男女老少送别水生,体会白洋淀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乡邻之间浓浓的人情味。
3、讨论:原文语言与改编语言哪种好?文中还有哪些对话与细节描写你觉得写得好,理由?(幻灯片展示(学生改编的有代表性的对话)
改写:水生说:“明天我就要去大部队了!”
女人说:你说得倒轻巧,要不你就丢下我们永远不管,要不我们生死相依,你去哪我都得跟着!——云梓媚改
女人说:你走吧,快点走吧,我不拦你,我是生是死也不用你管了。——李胤霖
女人说:什么?你还顾不顾这个家啦!你叫我一个弱女子怎么养活这一家老小!你去啊,我明天就回娘家!——袁海琴改
女人说:我真是看走眼了,嫁了你个不务正业的负心汉。好,你走,别再让我看见你。——彭万里改
明确①:改写语言或显得水生嫂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胡搅蛮缠,不明大义;或粗鲁直接,态度蛮横恶劣,不愿承担责任,对家庭与丈夫充满抱怨,少了对他人的关心与体贴。课文语言:“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看似平淡的一句问话,语意中却有着忧虑、关切、责备等内涵。“你总是很积极的。”话语中似乎带有对丈夫不满的语气,但又有因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而感到自豪。“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女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不仅表明她爱国,而且也表明她愿意配合丈夫承担起一个妻子、一个家庭主心骨的责任。还有水生最后嘱咐女人时,女人两次轻轻地连答“嗯”,此回应一诺千金,颇有份量,它传神地表现出女人复杂的思绪,蕴含了许多丰富内容,其中既有应允、赞许,也有决心、刚烈,真可谓“言简而意无穷”。
又如:水生离开前说的话“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改成“我走了,很可能回不来了,要是我回不来,你看着,你也不要太死心眼”,或者“要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也不要跟他拼命,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样行吗?不能体现中国人“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明确②:其他对话语言分析,如“商量探夫”中人物语言各种各样,有的忸怩,有的坦率,有的找借口,着笔不多,但都含蓄地表露想念丈夫的心迹,彼此有着不言而喻的默契。同时也刻画出她们的不同性格:有的心直口快,有的机智乖巧,有的细心稳重,有的质朴憨厚,但都有一颗爱丈夫的心。文中语言朴素、含蓄有韵味,并能很好地体现人物性格。
请同学简单分析,指出语言含蓄的魅力。
又如伏击战完毕后女人们的对话,“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等,语言朴素又风趣,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女人们的乐观心态与积极上进的精神。
其他细节描写分析:伏击战结束后打捞战利品时,水生回答小队长说“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但又“顺手”将“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丢在女人们船上”的细节表明了水生“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以及他对女人的绵绵爱意。
小结:小说人物:质朴坚韧、情意绵绵——人情美。
写作借鉴: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人物对话:朴实含蓄
活动4【讲授】课本剧表演“夫妻话别”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