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以及作家的作品、创作风格。
2、整体感知文本,梳理小说情节。
3、通过简洁而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
4、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1944年赴延安 ,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等。
背景探寻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经过精心构思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
梳理故事情节
根据小说自然空行,分三部分,每部分讲些什么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给各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
月夜编席
水生离家
探望丈夫
扑空而来
淀上遇险
伏击歼敌
意外相见
组织起来
荷花淀
夫妻话别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很晚丈夫才回来了……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朗读的时候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小组讨论: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想一想通过这些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他们几个呢?”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嗯。”
“嗯,还有什么?”
小结: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坚强,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探夫遇敌
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委婉含蓄,聪明、文静
心直口快,爽朗直率
谨慎、稳重
性急、冒失
腼腆、忸怩
助夫杀敌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我们没有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不甘落后
追求进步
追求平等
勇敢自信
主题
小说以中国妇女为切入点,描写一群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自己的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时,他们又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同时他们自身也不甘于落后,勇敢的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这是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对于景物描写,晚清著名词人王国维曾概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思考:本文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特色是什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诗化的环境描写
⒈充满诗情画意
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
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
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
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香。
⒉寂静无声(有点失望,有些伤心)
⒊密密层层,铜墙铁壁,监视,哨兵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开头部分对水生家小院
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
对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的形象
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失望、伤心→欢笑起来。
1、使令人恐怖的战争场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2、暗示出这里将发生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
3、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斗争。
课文总结——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