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荷花淀 配套教学设计(9)

文档属性

名称 12、荷花淀 配套教学设计(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01:1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孙犁及其作品,初步解读《荷花淀》;
2、通过跳读文章找出线索、速读文章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本和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对比品味、问题探究相关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深层次解读文章淡化战争以突显生活本真之美、淡化冲突以突显人性本真之美的艺术魅力。(重难点)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品味、问题探究相关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深层次解读文章淡化战争以突显生活本真之美、淡化冲突以突显人性本真之美的艺术魅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孙犁及其作品,初步解读《荷花淀》;
2、通过跳读文章找出线索、速读文章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本和理清文章思路;学时重点
通过跳读文章找出线索、速读文章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本和理清文章思路学时难点
通过跳读文章找出线索、速读文章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文本和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相传很久很久之前,嫦娥偷吃了仙药慢慢地飞向月宫,但是离月宫还有一步之遥时,她腰间佩戴的宝镜突然掉了下来。宝镜掉落凡间,摔碎成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而碎片就成了一个个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一个美丽的淀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充溢着荷香的水乡,感受那份在战争年代也未曾消失的淳朴和美丽。
活动2【活动】学
(一)自行阅读下面资料,初步了解孙犁及其作品和《荷花淀》作品背景。
1、作家和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当时只有二十多岁。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100篇,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与《芦花荡》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他和作家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荷花淀派)。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诗体小说”就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作品背景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该地区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二)观看视频——《品读<荷花淀>》和《孙犁与<荷花淀>》,进一步了解文章。
观看笔记:
活动3【活动】研
整体感知文本,理清写作思路
1、跳读课文,找出小说线索,在文中找出依据。
2、速读课文,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唐人诗句
1、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4、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张藉5、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王昌龄西方谚语1、战争是死神的盛宴2、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
活动2【活动】学
阅读以下资料,了解《荷花淀》永恒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生活本真之美、人性纯真之美。
1、郝宇民:《荷花淀》——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以往的解读大都着重从分析其思想性及其理性主题入手,从而尽量去挖掘其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价值,基本固定在一个大致统一的结论上:“它通过水生嫂等正确处理爱丈夫与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上的矛盾,描绘了白洋淀广大妇女泼辣、勇敢、坚定、乐观的战斗风貌,反映了她们在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历史进程,歌颂了白洋淀人民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这样的分析显然有些过于简单化地靠向理性意义而又过于明显地将其理性意义极度膨胀。实际上,《荷花淀》是一篇纯美的小说,它的艺术重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味。其理性意义是深深隐蔽在美的画面之背后的。
2、贾平凹眼中的孙犁: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文坛上常常把史诗作家看得过重),但他的作品直通心灵。
3、孙犁本人也谈到过: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期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
活动3【活动】研
(一)淡化战争——生活本真之美
这篇小说把战争题材自身所本来具有的战争特性完全消解掉,集中地去发现和表现被战争的残酷所忽略和掩遮的原本的生活本真之美,这种生活本真之美与残酷的战争一样都能撼动人的心灵,但更能使人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1、对比品味:如果把文章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改为下文的描写,你觉得怎么样?
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忽然一声炸雷,几个雨点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没有慌慌张张跑到屋子里,仍然在屋檐下编着她的席子,席子在闪电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
2、思考探究:激烈的枪战,却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而且作者只是用了寥寥几笔处理了本应作为高潮出现的战斗场景,完全回避了通常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等惨烈景象,使紧张的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出现了两次“一捞一丢”的细节(水生捞饼干盒丢在女人船上,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出来丢给丈夫),请你找出相关描写,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二)淡化冲突——人性纯真之美
这篇小说抽掉了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冲突,在战争期间,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敌我双方,和平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矛盾纠葛被暂时搁置,琐碎的日常矛盾或情感冲突被消融,从而突出了社会人生中那种明净、纯真的自然形态,那如同新鲜的“荷花荷叶香”的一片温情,是一种单纯美的极致。
1、对比品味:(课本85页)“女人鼻子有些酸,但是她并没有哭。”如果把前面这句话改为“女人的泪水直往下淌,她悄悄抹了抹泪水。”可不可以?为什么?
2、思考探究:其他的女人也和水生嫂一样既担忧丈夫又支持丈夫,她们内心那种矛盾和冲突是如何消融掉的?请分析下面的问题,寻找到思考的方向。
(课本86、87页)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一段关于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请分析其中景与情的关系;分析48段中女人捞菱角又丢菱角的细节描写。
活动4【活动】学习小结
对于文本的阅读探究,你有何感想?对于本课的学习,你有何启发?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