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散场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等待散场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02:3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体会微型小说构思精巧的特点。
2、把握《等待散场》的主题思想。
3、初步掌握标题写作的一些标准与方法。
2教材分析
《等待散场》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微型小说,写了一对青年恋人的苦涩而又甜蜜的爱情。小说没有正面描写小伙子与妙龄女郎的爱情故事,而只是选取了小伙子与姑娘在剧场内外互相守候的两个细节,通过“我”这个旁观者和《天鹅湖》舞剧的暗示彰显了主题。执着赢芳心,守望显真情在情节安排上,小说抓住“小伙子”在细雨中等候女朋友和妙龄女郎在门廊里守望男朋友这两个细节,通过“我”的偶遇串联起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微型小说构思精巧的特点。
【教学难点】小标题写作的一些标准与方法。
4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比较引导启发法;比较分析法;从学习到迁移。引导启发法;比较分析法;从学习到迁移。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介绍微型小说。
一、齐读课文,正音正字。导入新课,介绍微型小说。
耽搁 dān ge 霏霏 fēi 打量 liang 蔼 ǎi 然
倏 shū 地 迷惘 wǎng 阻挠 náo 摩挲 mó suō 鬓 bìn 边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 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特点: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活动2【讲授】把握小说构思精巧的特点与主题。
1、小说叙述了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请学生概括小说情节。
开端:“我”在剧院门口撞到一个小伙子。
误会一:“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误会二:“我”误以为小伙子因票价高而不要票。
误会三:“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检票员。
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构思奇妙(1)巧合。无巧不成书。巧合是小说创作的最常用手法。文中设置了什么巧合?巧遇男青年;巧遇女郎。
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巧合?(以“我”为视角,不巧遇他们就无法展开情节。所以设置这些巧合是文章情节发展的需要。)
这些巧合可信吗?(为使“巧合”的合情合理,作者作了多处铺垫:下雨,迟到,檐下避雨,于是顺理成章地遇上男青年;好几扇门推不开,最左边上一扇虚掩,于是也自然而然与在门口犹豫的女郎相遇。
可见,设置巧合,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铺垫,就是不成功的巧合。
为什么要设置巧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2)误会。请指出文中的误会,并说说这些误会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说家善于用“误会”来制造情节的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2、小说结尾的“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一指的是实在的舞剧,是作者真实听到的。
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
3、明确主旨:通过叙写小伙子和妙龄女郎彼此等待散场的故事,赞美纯洁诚挚的爱情。
活动3【活动】修改本文的题目或重新给本文起一个题目,展示并阐述理由。
刘心武曾经对记者说:“我以前的作品,有的没有写好,比如《等待》,如果重写,我会进行这样的修改……”
活动4【练习】堂上练习
永远的蝴蝶
台湾 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呢?”她微笑着说,一面撑着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的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本文的题目是“永远的蝴蝶”,你认为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阅读刘心武的小说,给它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我把重点放在文章标题的重新修改。
开头让学生复述,以感知阅读为基础,以短时快速口头语言表达为主要形式,需要有选择地引用课文,有条理地安排顺序,有理智、有依据地评析材料,是进行应需性思维训练的理想形式,这样设计教学环节:1.可以促使学生熟悉课文;2.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3.对教师来说,是进行课堂调查、及时反馈的机会;4.通过复述,培养口头表达能力;5.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复述训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综合性强,一举多得。想法倒是不错,但在实际中,学生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还是离理想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而后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下本文的情节。学生关宇琛倒是说出“波澜起伏”,顺利地引出了对微型小说构思精巧的部分。
关于文章标题的重新修改,学生积极进行展示,给予我诸多惊喜。课后我仔细回顾这一节课,其中学生发表的评论,让我深感佩服。我自己也估计不到,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把握会是如此之好,可能是题材涉及爱情吧,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如《等待入场》、《望》、《天鹅湖》、《因为有爱,所以等待》、《等》……尤其《望》,学生一口气说出拟这个题目的五大好处的时候,全班学生都不由自由地拍起了掌声。通过这个展示的环节真真切切让学生说出心里的感受,让学生体会标题艺术的妙处,我想,这是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地方。
另外这堂课还留下了许多遗憾,发现自身不足:自己的总结不够精辟和到位;时间所限,最后的检测没能形成比较和评论;对学生的亮点发散,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应该加强点评与引导;热闹课堂氛围,缺少动态生成,学生在表达完了之后,应该注意课堂生成,学生往往只顾说,说完了,课下就忘了;另一方面,老师的提点与总结也显得格外重要,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这一堂课他的收获所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