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学情分析
1.本校是区性普通中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高,自学能力也较弱,但学生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 2.这是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微型小说,不过学生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是不陌生的。 3.学生对小说较感兴趣,微型小说篇幅不长,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
4.学生基本能读懂文章,但需要教师引导从情节构思方面去理解文章,进而才能促使他们理解作者的构思意图。
2内容分析
1.本单元是小说单元,除了阅读要求之外,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是“一起来编故事”,该活动希望学生能尝试写微型小说。 2.本课是微型小说,篇幅不长,构思巧妙,利于学生阅读。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巧妙的构思和人物形象。
3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3.学习微型小说巧妙的构思,尝试微型小说的构思创作。
4教学思路
1.趣味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创作,小说原型来源于现实。
2.通过梳理、探究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精巧的情节构思。
3.通过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4.通过分析人物活动的两个典型环境,引导学生体会环境因素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主题。
5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启发法
6教学资源
1.“《我是歌手》第三季孙楠退赛事件”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2. 《天鹅湖》的故事资料3.微型小说构思原始资料和教师的构思示例。
4. 课堂教学课件、课后拓展练习
7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将教学与现实生活中引发热议的事件联系起来,增加教学的新鲜感。本课设计时,正好发生《我是歌手》第三季“孙楠退赛,汪涵救场”这一事件,于是本人将这一事件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了解创作素材的来源。
2.将微型小说阅读教学与该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一起来编故事”结合起来,以“读”带“写”,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作者构思的巧妙,进而自己构思,最后尝试创作微型小说,落实教学要求。
8教学过程
8.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提问学生:大家平时是否关注新闻?最近“谁摊上大事了?”
2.引导学生从现实到创作,引入本课。
【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认识到创作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能给创作提供无穷的素材,巧妙的构思有利于小说的创作。
活动2【讲授】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活动】
1.提问学生:本课的文体是什么?
明确:微型小说。
2.介绍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提问学生: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它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3.明确从三要素入手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快速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明确:“我”、小伙子和妙龄女郎
4.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运用以下关键词概括情节。
关键词:1.晚上9点钟;剧场门前;我
2.剧场前小广场;我;小伙子
3.前廊;我;妙龄女郎
明确:
(一)为了看芭蕾舞剧,晚上9点钟,我赶到剧场门前。
(二)在剧场前小广场,我撞到了一位小伙子,他在等女朋友散场。
(三)在前廊里,我遇到了一位妙龄女郎,她是小伙子的恋人,她也在等待散场。
教师小结:这是小说故事的三个主要情节,作者设计巧妙,安排了“我”和小伙子、“我”和妙龄女郎的两次“巧合”相遇,令故事得以顺理成章的展开。而且小伙子和妙龄女郎都在等待散场,情节呼应了标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关于“本课文体”的提问。
2.学习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并回答。
3.快速阅读文章,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4.根据老师提供的关键词,概括故事情节。
5.感受情节构思的“巧合”之妙。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积累小说、微型小说的文体知识。
2.引导学生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学习本课。
3.提供关键词,这样学生更容易概括故事情节,这也是提示学生以此为法,学会举一反三,掌握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4.教师通过小结,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构思中的“巧合”,并提醒学生小说创作需要设计“巧合”。
活动3【讲授】分析品读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小说情节曲折的妙处。
2.提问学生“小说情节曲折一般如何体现?”
明确“曲折之处”:
(一)“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
但是“我”愿意成人之美,免费让出头等席的票。
明确:开头交代“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不能删去,这是必要的、适当的铺垫。
(二)1.小伙子询问“我”是否有票,
“我”以为他想要“我”的票,
但不是。
2.“我”主动把票让给小伙子,但他不要。
3.“我”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但不是。原来他怕女友提前出来。
(三)我以为妙龄女郎是收票员,
但不是。
原来她是小伙子的女友。
3.提醒学生观察以上文字加粗的部分(课件中标红的部分),引导学生感受作家是如何让情节变得曲折的。
明确:加粗文字主要是“但是”和“以为”“但不是”,作者不使情节顺利进行,而是制造了转折和误会,使得情节一波三折。
【学生活动】
1.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情节的曲折。
2.学生品读相关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制造“误会”,使得情节一波三折。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2.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总结作者是如何设计“误会”,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活动4【活动】讨论探究
【教师活动】
1.提问学生:根据刚刚的学习,你觉得小说中的三个人物,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小说主人公是小伙子和妙龄女郎。因为故事主要情节是围绕他们俩展开的,重点写的是他们俩之间美好、无私的爱情。而“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叙述者,起着线索的作用。
2.讨论探究,说说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明确人物形象:
小伙子: 执著诚挚、恪守承诺
妙龄女郎: 体贴、善解人意
“我”: 善意待人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2.学生提出自己的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5【活动】鉴赏总结
【教师活动】
1.人物形象鲜明,功不可没的还有环境的衬托作用。作者给人物创设了典型环境。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而且是在“细雨霏霏”的天气,你觉得这样的雨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雨温润如酥,浪漫而温馨。雨境渲染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烘托人物间的深情厚谊,凸现人物爱意之深。
2.《天鹅湖》舞剧就是人物活动的另一个典型环境。《天鹅湖》这出舞剧在文中是否有特别的含义?课文最后所说的“永恒的旋律”又代表了什么?
明确:
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鹅湖》,不仅使结构完整,而且也升华了主题。《天鹅湖》的情节象征着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会有美好的将来。
“永恒的旋律”一方面指《天鹅湖》中优美的旋律,一方面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种伟大的、无私的、纯真的爱情。
教师小结:这其实就是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写男女主人公在芭蕾舞剧场互相等待散场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之间纯真的、无私的爱情的赞美。
【学生活动】
1.学生体会“细雨霏霏”雨境的作用。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问,感受小说典型环境设计的巧妙。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体会典型环境对人物形象、人物情感和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构思典型环境的巧妙。
活动6【活动】构思创作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本课巧妙的构思。
2.布置活动任务:大家一起来“构思”故事。
请以《我是歌手》第三季“孙楠退赛,汪涵救场”这一事件为原始材料,将之进行改编,构思一篇微型小说。
要求:(1)可自拟小说题目,构思应说明环境、人物和情节,一定程度体现情节的曲折。
(2)构思中的人物一律采用化名。
参考题目:《退赛风波》、《情义》、《演技》……
3.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事件过程,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真相进行大猜想,形成学生对故事结局的构思。
4.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构思”故事,并发言。
5.教师展示自己的“构思”。
【学生活动】
1.学生学习积累小说创作的简单手法。
2.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现场进行微型小说“构思”。
【设计意图】
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构思小说。
活动7【作业】课后完善
【教师活动】
1.要求将课堂上完成的“构思”进行修改、整理,使之更合理,写于双线本上。
2.课后拓展巩固:要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卷”。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尝试创作微型小说。
【学生活动】
1.学生将课堂的“构思”进行修改、整理,第二天提交。2.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卷”。
3.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微型小说创作。
【设计意图】
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真正尝试微型小说创作。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