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散场 课件(4)

文档属性

名称 等待散场 课件(4)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4 14:06:46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高一语文备课组:向晓林执教
2014-05-06
【学习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逐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2.初步掌握分析小说标题、次要人物和物象的方法。
3.感受人间真情,体会生活底蕴,陶冶高尚情操。
一、整体感知。(用精简、扼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我”在剧院门口撞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我”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收票员;
“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
《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
一马当先
(开端)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结局)
三个“误会”,两个“巧遇”。
一、[问题展示1]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筛选整合。
1.《等待散场》一文为什么反复出现那一张票?(4分)
(皇冠1组)
2.小说两次提到《天鹅湖》乐曲,有什么作用
(4分)
(火箭队4组)
3.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有什么作用?(4分)
(暗香盈袖2组、燃情3组)
1、《等待散场》一文为什么反复出现那一张票?(4分)
①“那一张票”的反复出现,把“我”和两个年轻人串联起来,从而成为全文的又一线索,并使结构更加严谨。(2分)
②两个年轻人“很穷”,买不起两张票。(从文章环境描写和几处暗示来看)尽管物质上有所欠缺,但精神上他们是富足的。(2分)
明确: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并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相互攻略
读答案,明思路
2.小说两次提到《天鹅湖》乐曲,有什么作用 (4分)
结构上: ①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鹅湖》,首尾呼应。(1分)
内容上:②使文章结构完整,升华了主题,(1分) ③《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是为了烘托故事氛围,暗示小伙子与姑娘的爱情最终走向成功,进而歌颂爱情的美好。(2分)
明确:文学作品中一段话或情节在文中的基本作用有
1.结构:总领全文、首句标目、线索串联、 设置悬念 、开门见山、首尾圆合、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
2.内容: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强调内容、 推动情节发展 、突出主题、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文眼总起、 层层深入 、总分得当 曲笔入题 、抑扬变化 、引出话题、伏笔、铺垫、自设宾主。
3.手法:十种修辞手法及以小见大、双关、象征等。
相互攻略
3.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有什么作用? (4分)
参考:雨境既为小说塑造了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2分)同时又在无声的语言中凸显了男女青年间纯洁美好的爱情。(2分)
明确: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象征暗示作用。
⑦对比烘托,也叫比衬。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相互攻略
[补充问题2]
4.以“等待散场”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5.分析“我”的作用。(5分)
4.以“等待散场”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占得先机
结构上:
①设置了悬念:“谁等待散场?”“为什么要等待散场?”
“散场以后干什么?”。 (2分)
内容上:
②作者的构思巧妙:交代了小说的情节。(1分)
③凸现男女主角爱情的纯真。(主题)(1分)
明确:标题的一般作用
内容上:
①交代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交代小说的主要对象(人物、事物);
③暗示小说主题,作为情感载体,抒发作者感情。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结构上: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手法上:①运用修辞,生动形象(象征、比喻、双关等)。
5.分析“我”的作用。(5分)
①“我”是小说的叙说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我”与小伙子的剧场外碰面,“我”在剧场内见到“站在前廊门边”的姑娘。
②以“我”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真爱情表现出来了。
③ “我”是青年男女爱情的见证者,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答对一点得2分,对两点得4分,对三点的5分) 
明确:小说中“我”的作用
在小说次要人物四个方面作用中:
①次要人物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
②有些次要人物兼而有之,特别是自身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③小说中的“我”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④因为是第一人称,所以“我”就多了见证、增加小说的真实性等作用。
占得先机
三、[课堂小结]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如下特点:
  1、立意深刻:以小见大。
2、构思巧妙:巧合、误会、悬念。
3、结尾新奇。
4、语言精练:言简意赅。
齐心合力
手法
内容
语言
四、[拓展练习]阅读《秋 祭》完成6、7题。
6.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5分)
(1)红酒(3分):
(2)朋友(2分):
7.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
为组争光
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
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
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各1分)
推动情节发展,(1分)引出老婆婆。(1分)(意思对即可)
①祭古戏楼的衰败。“古戏楼孤零零… ”
②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繁华得很…唯独一个… ”
③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 ”
(每点2分。要联系文本,意思对即可)
五、 [课后练习]
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差别》。
2.推荐阅读:希望同学们在学完本篇课文后能继续关注微型小说,领略微小世界的独特魅力。推荐阅读《小小说大世界》、《小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