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诗经》: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稽康悲奏《广陵散》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琵琶行
并序
第一课时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宣宗挽白居易联
琵琶行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
如《卖炭翁》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行》
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这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
如他的另一诗作《长恨歌》。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 cháng) 秋月白(bái )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shāng ) 还独倾(hái ) 间关(jiān)
听、读: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 段: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①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②第二段: 江心聆听琵琶曲。
③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④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⑤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五
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
动因:
“感斯人言,是夕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说明写作的背景和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感情基调。
凄切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恬然自安”
“铮铮然有京都声”
感斯人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诗人
当年
而今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倡 商妇 怨
京官 谪官 恨
音乐(琵琶声)
人生历程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
心境
经历
人物形象
枫叶四弦秋,
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
句留江上别离情。
作业:
预习并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点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
琵琶女形象概括: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伎。
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返回
白居易生平经历: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35岁的他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后又授县尉。第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再过一年任左拾遗。39岁,调京兆府户曹参军;元和九年,43岁的他接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言辞急切,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 越职奏事,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元和十一年,写下这首《琵琶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