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琵琶行
白居易
1. 理解《琵琶行》的内容,把握诗歌主旨2.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3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教学目标
白居易像
一、作者生平及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人,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年(800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815年),因上书请求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讽喻诗多为早年所作,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和批判现实,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的反映人民的苦难;二、深刻的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他的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作品:
二、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 ,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感慨自己与琵琶女的身世。于是,写下
这篇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三、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琵琶:一种乐器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小序部分:
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时间
地点
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四、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琵琶行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重点)
三闻琵琶青衫湿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次演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时间、起因
自然环境
互文:即主、客都下马上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上下
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
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
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如《 孔雀东南飞》:
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侧面烘托琵琶女琴艺高超
第二次演奏
1、作者在描写音乐之前是如何写琵琶女的出场的?
思考:
2、作者又是如何描写音乐的?音乐的旋律是如何变化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音乐?
形
象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答: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第二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女演奏
序曲
第一
乐曲
第二
乐曲
第三
乐曲
曲终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女的演奏变化:
倾诉悲情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戛然而止
似诉心中无限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叠词摹声
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
琵琶女演奏
四:正面、侧面结合
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欢乐事
苦身世
诗的前半部分写欢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貌美 ---------
门庭若市 ---------
昔日欢笑 ---------
夜梦往事 ---------
年长色衰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孤寂伤感
听了琵琶女自述身世,作者不仅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么作者和琵琶女有何相“同”之处?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第五段:(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比前“悄无言”程度更
深,表现大家对两个
不幸者的深切同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
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
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
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
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
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
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理解主旨
诗人通过写琴艺高超的歌女沦落天涯的一生,突出了琵琶女身世的悲凉,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
名句默写
1、
2、
3、
4、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