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理解《琵琶行》的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3.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1、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理清全诗结构,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学时重点
理清全诗结构,整体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琵琶行(并序)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活动2【讲授】琵琶行(并序)
一、作者生平及作品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人,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年(800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815年),因上书请求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2、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讽喻诗多为早年所作,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和批判现实,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的反映人民的苦难;二、深刻的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他的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二、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 ,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感慨自己与琵琶女的身世。于是,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三、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琵琶:一种乐器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四、整体感知
1、听读录音
2、理清全诗结构
3、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1)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
(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交代写作动机
作用: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欣赏琵琶女演奏旋律的变化过程学时重点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琵琶行(并序)
一、全班朗读全诗后请个别同学背诵第二段。
二、鉴赏诗歌
根据全诗的结构可知,作者总共几次写到琵琶女演奏?
明确:三次(1)一闻琵琶邀相见
(2)再闻琵琶诉沦落(重点)
(3)三闻琵琶青衫湿
第一段
1、第一段交代什么内容?
明确:时间、起因、环境(烘托气氛)
2、“主人下马客在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互文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琴艺高超。
第二段
1、作者在描写音乐之前是如何写琵琶女的出场的?
明确: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可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明确:急切、欣喜
3、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明确:矛盾、含羞。
4、作者描写音乐的旋律是如何变化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音乐?
明确:(1)旋律的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2)演奏的变化:倾诉悲情——急切愉悦——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3)手法:比喻;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正面、侧面结合
5、背诵第二段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分析琵琶女的身世,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学时重点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琵琶行(并序)
1、请同学朗读3—5自然段
2、琵琶女演奏之后,叙述自己的身世时,说了少年欢乐事和苦身世,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明确:不矛盾,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貌美——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独守空船
昔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3、听了琵琶女自述身世,作者不仅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么作者和琵琶女有何相“同”之处?
琵琶女作者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4、第5自然段
(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比前“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大家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5、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6、小结
诗人通过写琴艺高超的歌女沦落天涯的一生,突出了琵琶女身世的悲凉,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
活动2【作业】琵琶行(并序)
1、背诵课文
2、做《三维设计》练习题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