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 ,造化无为字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居易
乐天
唐宣宗 李忱
琵琶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
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
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
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
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
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行》。”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 。 况谑(xuè)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乃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
是歌行体。
湓浦口( pén pǔ ) 铮铮﹙zhēng﹚然
贾﹙gǔ﹚人 悯 然( mǐn )转徙( xǐ )
迁谪( zhé ) 荻﹙dí ﹚花 掩抑﹙ yì ﹚
霓裳( cháng ) 嘈嘈( cáo )
转﹙zhuǎn﹚轴﹙zhóu﹚拨﹙bō)弦﹙xián ﹚
拢﹙lǒng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
幽咽﹙yè ﹚ 水浆迸( bèng )
呕﹙ōu ﹚哑﹙yā﹚嘲﹙zhāo﹚哳﹙ zhā﹚
东船西舫( fǎng )悄无言( qiǎo )
裂帛﹙ bó ﹚ 教坊﹙fǎng )
红绡( xiāo ) 重唧唧( chóng )
钿﹙ diàn ﹚头银篦(bì )
注意读音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含愁不语,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沦落,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动,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悲伤感。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一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概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作者的写作缘由,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切的情感基调。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
诗中对音乐的描写
江边送客闻琵琶
江心细听琵琶曲
江上感言再促弦
思考:
(略写侧写)
(明写详写)
(明写略写)
赏析诗中三次音乐描写的诗句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诗 句: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之棒。)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醉不成欢惨将别。
景中含情,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时出现美妙的音乐。
(用感情铺垫)
(用环境铺垫)
(暗写)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感受琵琶声的音乐美
依据旋律的变化将本段分成四段乐曲,体会每一段乐曲中演奏者的情感 。
序曲:悲凉伤感
第二乐曲:欢乐愉快
第三乐曲:幽愁暗恨
第四乐曲:悲愤不平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深沉
细腻柔美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江上聆听琵琶曲
圆润清脆 错落有致
比 喻
(明写详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叠 词
Jiàn guān
Yōu yè
叠韵
双声
联绵词
更加形象
使音乐悦耳动听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茫茫的江面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纽扣,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这两句既写景,又侧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谁解琵琶音
春风得意少年时
命运抗争诉悲愤
年长色衰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四弦一声如裂帛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凝绝不通声暂歇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情演曲
琵琶女
诗 人
以情绘声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你平日爱听音乐吗?你会用怎样的语句来描绘你喜爱的音乐?试一试。
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
“醉不成欢惨将别”(烘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详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
(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略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正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6岁学作诗。
9岁熟悉声韵。
29岁进士及第。
32岁拔萃登科。
35岁授翰林学士。
36岁授左拾遗。
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简介
同是天涯沦落人
①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彼此都怀才不遇(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才华横溢)。
③彼此都遭遇不幸(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但“商人重利轻别离”,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直言进谏“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双绝
昔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今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谁解青衫泪 ?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伤 人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音 乐 和 情 感 的 交 融
伤 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音 乐 和 情 感 的 交 融
人悲,己怜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音 乐 和 情 感 的 交 融
琵琶女在音乐声中融入了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的强烈控诉。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本诗除了精彩的音乐描写外,诗中还有几处景物描写,请同学找出,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赏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诗人江头送客时环境。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更显情之凄惨,景物成了溢满悲凉的意象,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悲惨的心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别离时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离愁的浸染,使江月也带上了惨淡而迷离的色彩。“浸”弥漫之意,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点染出忧别之伤。
“绕船月明江水寒” 以空船、寒江与明月渲染了琵琶女的处境孤寂凄寒。这江月之“寒”,是凄寒心境的外化。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点明诗人寂寞悲凉的心情。
课时作业一答案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欣赏音乐。伯牙弹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啊!好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志在随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啊!好像江河一样浩大!”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到。伯牙到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了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伯牙心里悲伤,于是取出琴来弹奏。刚开始弹奏的是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又弹奏了大山崩裂的音乐。每次弹奏乐曲的时候,钟子期总是能彻底理解他的志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明白我的志向!你所理解的与我内心所想一样,我该把我的心声藏到哪里呢?”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表现他的洒脱与技艺的娴熟; “万壑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琴声比作万壑松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以及诗人听琴时的感受。
(2)两层意思: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青山已罩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不觉已到日暮时分,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
课时作业二答案
左迁:被贬官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尝,曾经;于,向;善才,此处指琵琶师。
使快弹数曲:畅快地
曲罢悯然:含愁不语的样子
予出官二年:京官外调 是夕:这一夜
因为长句:因,于是;为,创作,写作
歌以赠之:歌,名作动,作歌;以,连词,来
命曰《琵琶行》: 命名
千呼万唤始出来:才
课时作业三答案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随意
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演奏
整顿衣裳起敛容:正容,露出庄重的表情
谪居卧病浔阳城:被贬居住在
终岁不闻丝竹声:终年,一整年
往往取酒还独倾:自斟自饮
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来
课时作业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