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琵 琶 行
唐 白居易(第3课时)
执教者:甘 栋
单位:惠州市惠港中学
浔阳楼楹联
枫叶四弦秋,
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
勾留江上别离情。
注:枨,chéng触动。四弦,琵琶。
琵 琶 行
唐 白居易(第3课时)
学习重点、难点: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写出了琵琶女在生人面前的迟疑,腼腆的情态,既难忍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见的欲出不出的矛盾心理
如何写琵琶女的出场?
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
情寄琵琶 : 琵琶女以高超演技演绎心曲
诗人以高超技巧描写音乐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的演奏过程——前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情随声出
情韵饱满
毫不做作
全神贯注
借琵琶苦诉痛陈自己的往事和感慨
琵琶女的演奏过程——第一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指法娴熟 弹奏名曲
得心应手
繁密 粗重 撼人心魄
轻细委婉 缠绵悱恻
清脆悦耳,圆润动听
琵琶女的演奏过程——第二乐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宛转流滑 生机盎然
低沉缓慢 悲抑哽咽
沉吟凝滞 余韵无穷
幽愁暗恨 微传心曲
琵琶女的演奏过程——第三乐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乐声骤起
高亢激越
强烈干脆
戛然而止
情寄琵琶——欣赏《琵琶行》(节选)录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思考:《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余音绕梁,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探究:“诗人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
情寄琵琶——理解诗人的心境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情寄琵琶——理解诗人的心境
探究:“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几处写景对表现全诗主旨和意境有什么作用?
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谪居卧病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同由京城流落江南,都有天涯沦落之感。
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境遇一落千丈。
才华出众
同居穷乡僻壤,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
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自言本是京城 我从去年辞帝京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言直谏贬江州
名扬京城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门前冷落,独守空船 地僻低湿,芦竹苦绕,谪居卧病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讨论深析] : “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为何落泪?他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①诗人深谙音乐,被迫远离音乐,而今得遇知音,一见如故,有音乐和身世的认同感,同病相怜,曲传心声。② 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抱有同情与尊重③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妓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课文主旨:
琵 琶 行
《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琵 琶 行
唐 白居易(第3课时)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课外阅读
《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
《诗情画意的白居易》
《长恨歌》
3、将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
4、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