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英国积极对外扩张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 材料一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 内也。” 材料三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1、背景A 封建社会晚期B 西方资本主义崛起2、代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 源(地主阶级抵抗派)C 经世致用思潮中国惨败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
___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序》
(1)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表明了他们(抵抗派)怎样的目的?(2)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有怎样的局限性?探究一1、《筹海》四篇
2、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
3、各国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中西历法等
4、鸦片战争的有关档案材料及国外情报资料。
5、武器的制造图样、西洋技艺、远镜做法、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等等。
6、地球形状、运行规律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 ……《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墙里开花墙外香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二、“中体西用”(19C60——90S)小农经济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内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外患)1、背景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地主阶级洋务派)二、“中体西用”(19C60——90S)嫁接封建制度小农经济西方先进技术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体用之争洋务派
顽固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原封不动维持
既有格局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随着洋务派对西学知识的不断加深,他们明白了西方富强之因是由于实行“重商富民”,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度,“中体西用”中之西用,已迥然不同于当年所说的洋器洋技之长……王韬、郑观应等人认为,洋务所失在于仅仅学了西方皮毛之末,故而他们倡议改变学习重点,从经济和国政等立国根本上学习西方,谋自强。
—《中西体用之间》丁伟志 陈崧著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1)背景: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3)主张:(4)评价: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它使全中国为之震动…… ——吴玉章
此非日本之胜我也,乃我闭关之自败也。日本昔日也闭关也,而及早变法,学欧洲之政教,是有今日之强而胜我也。 ——康有为
三、维新变法思想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③文化:(1)背景:(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①政治:②经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2、宣传方式:
①办万木草堂讲学;
②著书:1、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思考: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材料一 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探究二梁启超代 表 作: 思想主张: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严 复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思想主张: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 义:
用民权否定君权,
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胡适回忆道:“《天演论》出版之后,短短几年,便风行全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无疑是一种当头棒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话,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做孙竞存,一个叫做梅天择。”
——刘悦斌《戊戌维新运动史话》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荣禄:“祖宗之法不能变”。
康有为:“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
廖寿恒:“宜如何变法?”
康有为:“宜变法律,官制为先。”4、维新变法运动 (实践)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戊戌派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处在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2、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人民的觉醒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5、影响1、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为什么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⑴华夷观念
⑵封建自然经济
⑶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⑷封建顽固势力探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