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7-08 16: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主题,内容涵盖了山水情怀、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重要概念和特点。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富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六君子图》等进行深入剖析,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材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演变,使学生能够理解山水画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映照。同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构图、笔墨等方面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通过引用经典论述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艺术概念,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境”等,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方法和技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可能对中国画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可能相对薄弱。他们可能对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有一定的好奇,但对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寄托和审美理念可能缺乏系统的认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被山水画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所吸引,但在理解和表达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难以准确把握山水画中的山水情怀和意境营造。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而在体会山水画所传达的人文精神时感到吃力。 然而,学生在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例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例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的感受,来理解山水画中的山水情怀;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帮助学生感受笔墨和构图的变化所营造的不同意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结合著名山水画作品,感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山水情怀,知晓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特点,体会其独特魅力,并掌握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作品、小组讨论等活动,从山水画的内容、构图、笔墨等方面体会其情怀、造化、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领会山水情怀、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的独特魅力。
2. 难点
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厚山水情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接着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指出山水画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随后引出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1. 山水情怀(8 分钟)
教师引用《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向学生阐述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山水的特殊情感。
讲述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诞生,强调人们用文字和图像描绘对自然万物的感受,在自然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说明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寄托,若无法实现仕途理想,文人会退隐山林,通过山水画中的寒林、枯木等场景寄寓情怀,展现高洁境界,例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2. 妙夺造化(8 分钟)
教师讲解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既要从自然山水中获取素材,又要在心中提炼概括。
以黄公望为例,讲述他平日注重搜集素材,创作《富春山居图》时能够融会贯通,不断调整修改,使画中山水不同于真山真水。
3. 因心造境(9 分钟)
教师解释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引用方土庶在《天慵庵随笔》中的话语进行说明。
举例《六君子图》和《溪山行旅图》,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营造的意境。
强调山水画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赏者的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当与画面产生共鸣时能体会到其中乐趣。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
1. 教师展示《青卞隐居图》和《六君子图》,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说说它们的留白方式有何不同,各自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2. 教师提问:“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山水’和‘江山’‘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总结:“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正如美学家蔡若虹所说:‘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五)课后作业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六)板书设计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一、山水情怀
二、妙夺造化
三、因心造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