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工农武装割据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工农武装割据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12: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工农武装割据
一、选择题
1.(2023河北保定摸底)彭德怀得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后,于1928年2月写诗称赞: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由此可知,彭德怀(  )
A.指出“左”倾错误影响着根据地建设
B.肯定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效
C.强调军队建设对根据地发展的重要性
D.认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2023河北高考仿真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正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中心城市,不但在帝国主义武力干涉的直接打击之下,而且帝国主义对于工商业行政的中心城市,有直接和经常的军事政治的控制。因此,不仅工人还没有力量通过暴动来夺取城市,就是红军也还没有力量去攻占它们。这说明当时(  )
A.国民革命运动遭受挫折
B.“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地位结束
C.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工作重心
D.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明确的革命目标
3.(2023福建厦门一模)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罗易就土地革命问题出现激烈的争论,结果导致中共中央在革命紧急关头无所适从。此次会议说明(  )
A.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B.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有限
C.中国革命学习苏俄式的经验
D.国民革命已延伸到农村
4.(2023山东菏泽一模)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原苏区农村旧秩序时,矫正了“耕农与地主之对立”的一些弊失,规定地主占地不得超过200亩,放债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二厘。这主要反映出国民政府(  )
A.主动进行土地改革
B.受到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冲击
C.推行“耕者有其田”
D.贯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5.(2023河北邯郸二模)1930年8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央考虑到客观条件业已成熟,认为必须积极准备武汉和南京的暴动,尤其是组织作为决定暴动胜利前提的上海总罢工。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
A.顺应了中国革命发展形势要求
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
C.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地位
D.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
6.(2023河北邯郸一模)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议案文件中规定:乡级代表中,工人每5人选1位代表,农民每50人选1位代表,兵士每10人选1位代表;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
B.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
D.推动了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
7.下图为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新式五味瓶》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坚定了国民对苏俄道路的选择
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
8.[2023·河北保定期末]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
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
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
9.[2023·重庆市二模]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文件还提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国情
C.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
D.正式提出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
10.[2023·山东德州联合质评]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的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  )
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缺乏反侵略的准备
D.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
11. [2023·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  )
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
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
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
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12.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日照二模)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9—1918.6 85 63 3 151
1918.7—1921.4 224 125 58 407
1921.5—1926.7 95 180 703 978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
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下面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报刊关于社会主义的介绍。
时间 报刊总数 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
1918年以前 约260种 近30种
1918—1922年 约280种 约220种
——摘编自杨奎松、董士伟《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
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工农武装割据
一、选择题
1.(2023河北保定摸底)彭德怀得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后,于1928年2月写诗称赞: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由此可知,彭德怀(  )
A.指出“左”倾错误影响着根据地建设
B.肯定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效
C.强调军队建设对根据地发展的重要性
D.认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由题干中的“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等信息可知,彭德怀认可和肯定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及其结果,故选B项;由题干中的“得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后”“跃上井冈旗帜新”可知,彭德怀对毛泽东的做法表示肯定,而“失败教训是盲动”是对之前进攻大城市的反思,而不是说根据地受“左”倾错误影响,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军队建设的问题,排除C项;由题干中的“我欲以之为榜样”可知,彭德怀认可毛泽东的做法,而不是其理论,而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在此之后才提出来的,排除D项。
2.(2023河北高考仿真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正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中心城市,不但在帝国主义武力干涉的直接打击之下,而且帝国主义对于工商业行政的中心城市,有直接和经常的军事政治的控制。因此,不仅工人还没有力量通过暴动来夺取城市,就是红军也还没有力量去攻占它们。这说明当时(  )
A.国民革命运动遭受挫折
B.“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地位结束
C.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工作重心
D.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明确的革命目标
解析由材料“不仅工人还没有力量通过暴动来夺取城市,就是红军也还没有力量去攻占它们”可知该文件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城市中力量相对薄弱,无力依靠暴动夺取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工作重心,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选C项;国民革命时期称为“国民革命军”,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已经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目标,排除D项。
3.(2023福建厦门一模)在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罗易就土地革命问题出现激烈的争论,结果导致中共中央在革命紧急关头无所适从。此次会议说明(  )
A.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B.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有限
C.中国革命学习苏俄式的经验
D.国民革命已延伸到农村
解析中共五大上鲍罗廷和罗易的争论“导致中共中央在革命紧急关头无所适从”,说明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较大,中国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故选A项,B项错误。中国革命学习苏俄式的经验是指走城市暴动的道路,排除C项;国民革命已延伸到农村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
4.(2023山东菏泽一模)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原苏区农村旧秩序时,矫正了“耕农与地主之对立”的一些弊失,规定地主占地不得超过200亩,放债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二厘。这主要反映出国民政府(  )
A.主动进行土地改革
B.受到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冲击
C.推行“耕者有其田”
D.贯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解析国民政府如果完全恢复农村的旧秩序将引发农民的激烈反抗,将使农村的民心完全倒向中国共产党,B项正确。国民政府的措施是无奈之举,仅仅是限制封建剥削,与“耕者有其田”和“平均地权”相差甚远,A、C、D三项错误。
5.(2023河北邯郸二模)1930年8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央考虑到客观条件业已成熟,认为必须积极准备武汉和南京的暴动,尤其是组织作为决定暴动胜利前提的上海总罢工。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
A.顺应了中国革命发展形势要求
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
C.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地位
D.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
解析1930年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已经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题干中提到中共中央要积极准备“武汉和南京”“上海”等地的暴动,说明中共中央当时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故选D项;当时革命形势的要求是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题干中的认识与之不符,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要积极准备城市暴动和罢工,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农村的农民战争,排除B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地位,与题干时间“1930年”不符,排除C项。
6.(2023河北邯郸一模)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议案文件中规定:乡级代表中,工人每5人选1位代表,农民每50人选1位代表,兵士每10人选1位代表;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
B.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
D.推动了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
解析由题干可知,鄂豫皖根据地的文件中规定了乡级代表选举比例以及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农民占有的比例,这充分体现了苏维埃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故选A项;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的坚强领导,排除C项;鄂豫皖苏区属于革命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不属于抗日民主政权,排除D项。
7.下图为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新式五味瓶》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坚定了国民对苏俄道路的选择
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
解析由“国民政府”和“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可知,这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当时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的主要任务,为此正在进行国民革命,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故选B项。
8.[2023·河北保定期末]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使人们)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这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
A.赞扬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强调了其思想启蒙上的革命性
C.肯定了其联合各阶层的群众性
D.忽视了其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
解析:由材料“对‘中古’(中世纪,一般对应人类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全部起了怀疑”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B正确;材料与反帝反封建的说法无关,排除A;材料未涉及各阶层的联合,排除C;材料与忽视全国大联动的同时性无关,排除D。
9.[2023·重庆市二模]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文件还提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国情
C.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
D.正式提出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根据材料“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故选B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共产国际的支部,并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排除C项;中共二大正式提出了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10.[2023·山东德州联合质评]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的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  )
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缺乏反侵略的准备
D.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日方的两封电报”“这次的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可知,日方认为,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军部一手策划并发动的,这体现了日本对华侵略是有预谋、有计划的,A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排除D。
11. [2023·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  )
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
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
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
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解析:根据“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候选名单公布以后,人民关注程度很高,被选举人很多不良现象被检举揭发,可谓“成效显著”,故选D项;“三三制”原则应体现在民主政府中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在政府中担任相应比例的公职,材料讲的是一般选民,没有特别体现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而非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根据“陕甘宁边区”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
12.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深受日本的欺凌,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沦陷,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队在足球比赛中“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极大鼓舞了当时的中国人民,因此,“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国家对体育竞技的重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中日足球比赛并不是为了开启国际交往大门,早在1937年前,中国的国门就已经打开,排除B项;国家综合实力会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竞技结果是受到多方面影响,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2023山东日照二模)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9—1918.6 85 63 3 151
1918.7—1921.4 224 125 58 407
1921.5—1926.7 95 180 703 978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
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下面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报刊关于社会主义的介绍。
时间 报刊总数 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
1918年以前 约260种 近30种
1918—1922年 约280种 约220种
——摘编自杨奎松、董士伟《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
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数据反映了社会思潮由关注西方民主转变为研究社会主义。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统治中国,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民族救亡道路。材料一数据表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认知由最初的推崇到后期的质疑与批判,反映了由于受民国初年共和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等因素影响,中国人对西方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日益失望。材料二数据表明俄国十月革命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俄国道路,开始关注和研究社会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上述数据表明,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经历由推崇资本主义道路到日益失望,转向广泛关注社会主义,探索新的救亡道路。(或者,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