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课一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08 13: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  )
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
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
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2.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
时期 内容
清朝初期 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 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3.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下列关于中国关税自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
C.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国得到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
4.明朝万历年间,政府规定并广泛推行统一役法,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从长期来看,政府这一举动(  )
A.彻底改变了明朝的货币体系
B.使其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有利于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
D.推动了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哪项赋税改革有关(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摊丁入亩 D.一条鞭法
6.1928年,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7.关税制度自古有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在(  )
A.1980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2年
8.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
A.废除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
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
9.汉文帝时,算赋(汉朝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朝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
A.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道,明朝如果某户有田百亩,卖去二十亩,则造册曰:“旧管百亩,今卖,当开除户下田二十亩,彼买者新收二十亩,而此户实在则止八十亩。”如此造册的直接原因是(  )
A.赋役制度改革
B.土地兼并严重
C.户籍制度的完善
D.专制集权的强化
11.清初的赋役制度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这项赋役制度的改革,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贫困无地者的负担。据此推论可知(  )
A.有利于中国人口增长
B.不利于土地自由买卖
C.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2.在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中,各国在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同时,又都提出了“待遇不得有所差别”的规定,即对各国都要使用相同的税率。这表明(  )
A.当时中国在关税自主的前提下对各国一视同仁
B.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是协调各国在华利益冲突
C.改订后的新约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翻版
D.当时中国实际上仍不能自主决定关税税率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清)任源祥
材料二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摘编自《明穆宗实录》
材料三 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居正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一条鞭法与两税法、摊丁入亩的关系。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一举措(  )
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
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
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解析:选C “两税三分”即中央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三分,这体现了量入为出原则,即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故选C项;安史之乱遗留的问题是藩镇割据,“两税三分”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项;两税法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两税三分”制改革之后,地方在经济上的自主性得到增强,排除D项。
2.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
时期 内容
清朝初期 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 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 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知,这一政策使丁税额数固定下来,实现了地丁合一,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
3.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下列关于中国关税自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
C.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国得到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
解析: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中国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故选D项;《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2年,排除A项;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其设立不能说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排除B项;“改订新约”运动之后,中国获得了部分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
4.明朝万历年间,政府规定并广泛推行统一役法,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从长期来看,政府这一举动(  )
A.彻底改变了明朝的货币体系
B.使其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有利于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
D.推动了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解析:选C 题干描述的是一条鞭法,在这一赋税制度改革中,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同时加速了白银货币化进程,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故选C项。
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哪项赋税改革有关(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摊丁入亩 D.一条鞭法
解析:选C  图中反映的情况,即1720年后人口明显增长,人均耕地却不断下降,这与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的赋税政策有关,故选C项;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政策,排除A项;唐朝后期开始推行两税法,排除B项;1581年明朝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排除D项。
6.1928年,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解析:选B 虽然没有达到关税完全自主的目的,但关税的部分自主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保护与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不可能实现关税自主,也不可能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排除A、C两项;材料只是说明一些国家承认中国的海关自主权,不能得出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排除D项。
7.关税制度自古有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在(  )
A.1980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2年
解析:选A 结合所学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在1980年,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
8.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
A.废除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
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
答案:C
9.汉文帝时,算赋(汉朝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汉景帝时,把秦朝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
A.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的重大变革
答案:A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道,明朝如果某户有田百亩,卖去二十亩,则造册曰:“旧管百亩,今卖,当开除户下田二十亩,彼买者新收二十亩,而此户实在则止八十亩。”如此造册的直接原因是(  )
A.赋役制度改革
B.土地兼并严重
C.户籍制度的完善
D.专制集权的强化
答案:A
11.清初的赋役制度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这项赋役制度的改革,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贫困无地者的负担。据此推论可知(  )
A.有利于中国人口增长
B.不利于土地自由买卖
C.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12.在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中,各国在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同时,又都提出了“待遇不得有所差别”的规定,即对各国都要使用相同的税率。这表明(  )
A.当时中国在关税自主的前提下对各国一视同仁
B.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是协调各国在华利益冲突
C.改订后的新约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翻版
D.当时中国实际上仍不能自主决定关税税率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清)任源祥
材料二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摘编自《明穆宗实录》
材料三 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居正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一条鞭法与两税法、摊丁入亩的关系。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二中“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赋役征派等。第(2)问,结合一条鞭法改革的内容来回答即可。
答案:(1)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工商业发展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赋役征派。
(2)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社会安定局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关系:承上启下。一条鞭法将赋役折成银两按亩征收,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